秋野閒花是绣铺,佳名得自北人呼。
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
秋野閒花是绣铺,佳名得自北人呼。
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铸的《紫菊》,通过对秋天野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中色彩运用的独到见解。首句“秋野閒花是绣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日里随处可见的野菊花,如同织布一般绚烂多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绮丽画卷。
“佳名得自北人呼”,此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类花卉之美的赞赏,并且这种赞誉来自于北方人的传颂,可见紫菊在当时已是享有盛名的花卉。
末两句“若教尼父当时见,应恶纷纷色乱朱”,则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创作的态度。这里的“尼父”通常指代古代画家或工匠,诗人设想如果让这些技艺高超的人士见到这般花卉,定会对其纷乱杂凑的色彩感到不悦,因为它们与朱红等强烈而单一的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紫菊这一自然物象,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色彩选择和审美理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岛,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望阙二年馀,中宵梦玉除。
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
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
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
文皇光明大式围,招来群策常低眉。
恩流动植到肌骨,民心与作邦家基。
岁月日逝阅天宝,桩撞家居恣纤儿。
妇后一日投三子,内间更纳寿王妃。
三纲俱紊今若此,渔阳叛将来犹迟。
骑骡入蜀事惨恻,灵武即位尤堪悲。
五郎父子较名义,直与安史分毫釐。
若非贞观基局牢,分披已作周东西。
临淮电击亦漫尔,汾阳韬略将何为。
后来更出颜元辈,深词大刻中兴碑。
艰难不少念厥祖,坐蒙前福仍夸毗。
鉴观陈迹动叹息,愿上文王圣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