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握中上人语录漫题三首·其三》
《握中上人语录漫题三首·其三》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天籁仍烦地籁驱,今人日向古人呼。

有皆全有无还有,无到真无有亦无。

非色非空非孰在,是心是佛是谁俱。

千言莫羡函关紫,一苇长留面壁图。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握中上人语录漫题三首(其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哲学意象和佛教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心灵的深刻思考。

首句“天籁仍烦地籁驱”,以“天籁”与“地籁”相对,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同时也暗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秩序的影响。接下来,“今人日向古人呼”则引出了一种时间的循环感,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延续性和历史的连续性。

“有皆全有无还有,无到真无有亦无”这两句,通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复杂联系。这里的“有”与“无”不仅指物质的存在与否,更深入到了精神层面,触及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非色非空非孰在,是心是佛是谁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探讨,将“色”、“空”、“心”、“佛”等概念交织在一起,引导读者思考自我认知、心灵状态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关系。这里“非色非空”意味着超越了物质与空无的二元对立,“是心是佛”则强调了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一体性,暗示了个体与宇宙的深层联系。

最后,“千言莫羡函关紫,一苇长留面壁图”以“千言”与“一苇”对比,表达了对言辞的限制与行动的力量的反思。函关紫可能指的是古代关于智慧与修行的象征,而“一苇”与“面壁图”则分别借用佛教故事中的典故,强调了实践与静思对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性。整句诗意在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并非靠言语堆砌,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和内心修炼获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心灵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四皓庙

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

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0)

奉和酬相公宾客汉南留赠八韵

自作分忧别,今方便道过。

悲酸如我少,语笑为君多。

泪亦因杯酒,欢非待绮罗。

路歧伤不已,松柏性无他。

怅望商山老,慇勤汉水波。

重言尘外约,难继郢中歌。

玉管离声发,银釭曙色和。

碧霄看又远,其奈独愁和。

(0)

照镜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自疑。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0)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

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0)

竹枝词·其一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0)

赠青龙印禅师

雨涩秋刀剃雪时,庵前曾礼草堂师。

居人昨日相过说,鹤已生孙竹满池。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