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丝一绺罥珠绦,力洗浓妆媵粉毫。
烟月横江春梦短,水云泼地画楼高。
避来弱影怜愁女,含尔孤情寄野蒿。
何事石梁仙路近,尚馀日气动尘嚣。
风丝一绺罥珠绦,力洗浓妆媵粉毫。
烟月横江春梦短,水云泼地画楼高。
避来弱影怜愁女,含尔孤情寄野蒿。
何事石梁仙路近,尚馀日气动尘嚣。
这首诗描绘了白桃花的美丽与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情感巧妙融合。
首联“风丝一绺罥珠绦,力洗浓妆媵粉毫”,以“风丝”、“珠绦”、“浓妆”、“粉毫”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桃花在春风中轻盈摇曳的姿态,仿佛是精心打扮的女子在展示她的美丽。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花朵具有了生命感。
颔联“烟月横江春梦短,水云泼地画楼高”,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意境。烟月、横江、春梦、水云、画楼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春夜的烟月映照在江面上,仿佛短暂的梦境;远处的水云与高耸的画楼形成对比,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颈联“避来弱影怜愁女,含尔孤情寄野蒿”,诗人通过“弱影”、“怜愁女”、“孤情”等词,表达了对白桃花的同情与理解。它似乎在逃避着什么,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孤独的情感寄托于野蒿之中,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令人感慨。
尾联“何事石梁仙路近,尚馀日气动尘嚣”,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为何通往仙境的道路如此接近,但仍然被世俗的尘嚣所困扰?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白桃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