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弄罢南薰起,雨过空庭净于洗。
太湖石畔绿䕺䕺,新叶乱抽青凤尾。
隔户还疑拥碧幢,更宜石下水淙淙。
美人翻恶湿阴重,日午停针围绣窗。
我时散步来还去,为爱清奇闲倚柱。
吟成却忆横渠翁,新德新知引新趣。
剩欲题诗留醉墨,只恐西风凋翠叶。
何当写入无声诗,永向吾斋助奇绝。
朱弦弄罢南薰起,雨过空庭净于洗。
太湖石畔绿䕺䕺,新叶乱抽青凤尾。
隔户还疑拥碧幢,更宜石下水淙淙。
美人翻恶湿阴重,日午停针围绣窗。
我时散步来还去,为爱清奇闲倚柱。
吟成却忆横渠翁,新德新知引新趣。
剩欲题诗留醉墨,只恐西风凋翠叶。
何当写入无声诗,永向吾斋助奇绝。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芭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夏日画面。首句“朱弦弄罢南薰起”,以琴声悠扬唤起南风,暗示了宁静的午后时光。接着,“雨过空庭净于洗”描绘雨后庭院的洁净,如同被雨水洗涤过一般。
“太湖石畔绿䕺䕺,新叶乱抽青凤尾”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芭蕉树在太湖石旁生机盎然的样子,新叶如凤尾般纷披,充满活力。接下来,“隔户还疑拥碧幢,更宜石下水淙淙”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幽静,隔着窗户似乎能看到芭蕉像碧色华盖般矗立,流水声更添清凉。
诗人笔锋一转,写到美人因嫌湿气重而不愿出门,只能在窗边刺绣,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我时散步来还去,为爱清奇闲倚柱”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闲适心情,他欣赏着芭蕉的奇特之美,时而在庭中漫步,时而倚柱沉思。
最后,“吟成却忆横渠翁,新德新知引新趣”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芭蕉给他带来的新灵感和乐趣。诗人想将这份感受以诗记录下来,却又担心秋风会吹落翠叶,使之不再如初。“何当写入无声诗,永向吾斋助奇绝”表达了诗人期待将芭蕉之美永久地留在诗篇中,成为斋中的一道奇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芭蕉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西风初劝新凉味,人情故乡先好。
俊赏山泉,清斋露蔌,差拟吴莼同调。花间梦晓。
尚依约平生,旧时啼鸟。
笑语相携,共承平世两年少。
春华容易过眼,畅秋随分赏,心素才表。
暮雨留尊,重阳趁菊,须觅宜霜林沼。江流未了。
更休说关河,去来残照。但有垆边,岁寒堪共保。
紫箫远。又凤翼飞軿,天风吹转。
洗梦尘清泚,银河水深浅。
人间百感冬温夜,教作良辰看。
渐黄昏、隔水初灯,岁华深院。
妆薄泪痕泫,有印粉窗纱,凝香罗荐。
莫倚高寒,仙帔绀霞卷。
熨怀暗堕金炉烬,漫借笙歌暖。
正销凝、那更檐花怨断。
河桥送人处,都已辞枝。傍岸却自依依。
秾花艳蕊曾随侍,如今不是将离。
重来更知何日,待春风转后,柳便生稊。
暂时去也,便天涯、恁用凄其。
逶迤平沙回望,馀尘渐堆积,疑是成蹊。
可否回思前度,深深荫暍,草绿还迷。
新霜一拂,怎匆匆、便改芳姿。
但徘徊衰草,延缘古道,惆怅长堤。
嗟春来何迟。恰芳尘散曲,烟渚流澌。
此际飘零,词客倦游何依。悲揽蕙,愁搴蓠。
似左徒行吟江涯。
恁锦瑟华年,青山故国,回首梦都迷。
登临地,芳菲时。几红牙按折,白袷寻诗。
底事尊前双泪,者回难持。埋香恨、今谁知。
剩短碑、凄凉题辞。更不绾春愁,垂杨过篱三两枝。
丛兰如病欹新箭,更比秋人消瘦。
絮梦蛩凉,坠愁蛾倦,昨夜雨僝云僽。单寒渐逗。
好寄语天涯,素心相守。
蜡泪乾时,相思付与暗中彀。檐风吹送断溜。
奈啼信如潮,枕痕非旧。
小簟才辞,轻衾欲暖,又是去年时候。酸辛咽透。
只老我离骚,初心终负。月到中秋,听邻家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