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樊润州秋日登城楼》
《和樊润州秋日登城楼》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露冕临平楚,寒城带早霜。

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

积水澄天堑,连山入帝乡。

因高欲见下,非是爱秋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ánrùnzhōuqiūdēngchénglóu
táng / huángrǎn

miǎnlínpíngchǔhánchéngdàizǎoshuāng
shítóngjiènèirénshìhuáiyáng

shuǐchéngtiānqiànliánshānxiāng
yīngāojiànxiàfēishìàiqiūguāng

翻译
身着朝冠俯瞰平楚之地,寒冷的城市披覆着早来的霜冻。
此时我如同借用河内的身份,人却在淮阳静卧。
广阔的积水映照天空,连绵的山峦直入天之都邑。
我登高是为了向下看,而非单纯地喜爱秋天的景色。
注释
露冕:指帝王或官员的冠冕,象征尊贵。
平楚:古代楚地的一种地貌,平坦且草木茂盛。
寒城:形容城市气候寒冷。
河内:古地区名,这里可能指诗人的代称或官职。
淮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淮河流域。
积水:形容水面宽阔。
天堑:天然的壕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帝乡:指京都或天庭,这里可能指皇帝的居所。
因高:因为身处高位。
秋光:秋天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被露水和薄霜覆盖的楚地平原,那份清寒之感似乎可以触手可及。"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两句表明诗人与他人共享这秋日之景,而人们都沉醉于淮水流域的美丽风光。

接下来的"积水澄天堑,连山入帝乡"则描绘了水面如镜,映照出天边的堤岸,以及连绵不绝的山脉似乎通向神秘的仙境。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最后两句"因高欲见下,非是爱秋光"则透露出诗人的心境,他之所以站立在高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秋天的美丽,更是一种想要俯瞰世界、超越尘世的愿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也体现了他内心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题孔坛四景·其一

暮春春服成,当暑袗絺绤。

秋阳以暴之,岁寒知松柏。

(0)

求儆里言·其四

五十始衰,戒之在色。莫庇斧斤,好是懿德。

(0)

旧得有读书乐时一讽咏欣然会心因广之为静坐乐会友乐各四章·其八

木落水尽千崖枯,天地万物共一吾。

数萼梅兄破腊景,几竿竹友傍寒庐。

更见青青秀松柏,森然足称会友者。

会友之乐何处寻,围炉立雪喜同心。

(0)

赠明上人八章次叔兄韵·其六

谈道何多多,行道何少少。

梦中人说梦,长夜谁复晓。

(0)

吾与吟·其二十三

喜怒哀乐未发前,此中气象作何观。

古人冷淡今人笑,憧憧思虑汹狂澜。

(0)

恭题画鹿应制·其三

曾见白环异,仍留宝绘传。

锡名徵百禄,阅世已千年。

苹野娱嘉客,蓬山伴列仙。

衔花金令爽,献寿傍琳筵。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