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张二仲彝》
《酬张二仲彝》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

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

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

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

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

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zhāngèrzhòng
táng / huángrǎn

zhōujiànfāngcǎochǔdòngguīxīn
sòngxiāngshānjīnghéngyānshēn

jiānnánshízǎibiéchóuqīn
yuètōngyuánshuǐxiāngyúnguìlín

kànshēngbáidāngwèihuángjīn
jiānghǎishíxiāngjiànwéiwénliángyín

注释
吴洲:古代楚地的一个地方。
芳草:青翠的草。
楚客:指流落在外的楚地人。
归心:思乡的心情。
屈宋乡山:指屈原和宋玉的故乡。
荆衡:古代楚国的别称。
烟雨深:形容烟雾迷蒙,深远。
十载别:十年的分别。
羁旅:长期在外漂泊。
四愁侵:四面八方的忧愁困扰。
澧月:澧水的月亮。
沅水:长江上游的支流。
湘云:湖南一带的云彩。
桂林:泛指南方远处的山水。
生白发:长出白发。
乏黄金:贫穷。
江海时相见:偶尔在江海相隔的地方相见。
梁甫吟:古乐府曲名,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翻译
在吴洲见到青翠的芳草,让楚地的游子触动了思乡之情。
想起屈原和宋玉的故乡山水,古老的荆楚之地笼罩在深深的烟雨之中。
十年间的艰辛离别,四处漂泊的忧愁不断侵蚀心灵。
澧水的月光映照着沅水,湘云飘向那遥远的桂林。
已经看到自己生出白发,却仍然贫穷无金。
虽然江海相隔,但期待着不时的相见,只能听到彼此吟唱《梁甫吟》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艰难岁月的感慨。开篇“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两句,通过春天草木复苏的情景触发诗人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写出了诗人对故土的依恋,以及由于战乱或个人遭遇而使得山河变得荒凉。接着,“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表达了长时间的离别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顿带来的忧虑。

“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则描绘了一路上行至目的地所见的景色,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于家乡的向往。随后,“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两句,显示出时间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无奈,同时也透露了一种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放弃理想的无力感。

最后,“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则是在表达诗人与朋友间虽不能常相见,但通过歌唱(指诗歌)来传递彼此的情谊。整首诗情真意切,语言质朴,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是一首抒发乡愁和友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浣溪沙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0)

楼雨

晓雨天沾草,萧萧牧马群。

鼓鼙喧绝檄,部落拥将军。

仆病炊无木,悭僧屐不分。

儿童生故晚,正诵美新文。

(0)

月中仙

浩浩灵源,自先天恍惚,难貌形状。

殊非想像,罢兔角龟毛,头头分朗。

百般呈伎俩,尽分外、无风起浪。

截断亡羊路,山云野水,相与复相忘。

神光照应无方。示灰寒地文,舒缓天壤。低头放杖。

便击木无声,敲空作响。不须求罔象。

得自在、无拘纵放。信手拈来,用如意宝珠无尽藏。

(0)

柳梢青.题杨补之墨梅

面目冰霜。逃禅正派,只让花光。

怪底徐卿,为渠描貌,萦损柔肠。有谁步屧长廊。

更折竹声中细香。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

(0)

渔家傲

听说西方无量乐。且教影与形商略。

收拾神情归淡泊。重磨削。觚圆更复雕为朴。

世事休休还莫莫。谁论天爵并人爵。

一念未生谁善恶。俄然觉。紫鳞掣断黄金索。

(0)

松竹

青翠春来未见奇,丽红正是夭夭时。

霜寒十月花开尽,祗有松筠秀旧枝。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