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兵后鲜逢年,日夜忧心繫蜀川。
讵我包蒙能解网,戒伊迷复不更弦。
狼烟幸得销荒戍,鱼梦欣教遍大田。
蒿目疮痍初起候,漫誇丰豫勉蕃宣。
曾闻兵后鲜逢年,日夜忧心繫蜀川。
讵我包蒙能解网,戒伊迷复不更弦。
狼烟幸得销荒戍,鱼梦欣教遍大田。
蒿目疮痍初起候,漫誇丰豫勉蕃宣。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总督策楞奏报川省丰收既用欣然并成是诗示之》。诗中表达了对四川地区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在其中融入了对国家治理与百姓福祉的深思。
首句“曾闻兵后鲜逢年”,点明了战乱之后的难得安宁与丰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接着,“日夜忧心繫蜀川”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四川地区的深切关怀,即使在夜晚也无法释怀,担忧着这片土地的安危。
“讵我包蒙能解网,戒伊迷复不更弦”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治理国家比作解开复杂的社会问题之网,提醒人们警惕迷失方向,强调了稳定与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包蒙”与“解网”的对比,以及“迷复不更弦”的警告,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道德准则的重视。
“狼烟幸得销荒戍,鱼梦欣教遍大田”描绘了战争平息、农田得到恢复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与农业生产的向往。其中,“狼烟”象征战争,“荒戍”指废弃的边防哨所,而“鱼梦”则是一种隐喻,暗示着人们在和平时期能够像鱼儿一样自由地生活,畅游于广阔的田野之中。
最后,“蒿目疮痍初起候,漫誇丰豫勉蕃宣”两句,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审慎态度。面对刚刚开始恢复的疮痍,诗人提醒人们不可过于乐观,需要继续努力,以确保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长远考虑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其作为一位帝王的家国情怀。
伊洛清波,嵩山秀色,共与皇家为瑞。
挺生异质,亲逢盛旦,簪缨旧传家世。
雁炉烟里,罩一段、照人清气。
灿金章、映紫绶,自是真官标致。把朝廷缙绅屈指。
有谁人似得,多才多艺。
片言悟主,封侯赐璧,君王自为知己。暂来卧治。
况廊庙、正多虚位。看登庸,辅圣主、万年康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