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闷书》
《闷书》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

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

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

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

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

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0)
注释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絺绤:细葛布。
疑无定:变化不定。
春寒恐再来:担心春寒会再次降临。
袭衣:贴身衣物。
汗浃:湿透。
野秀:野外景色。
炉薰:炉火熏香。
年高:年纪大。
俗薄:世态炎凉。
李杜:李白和杜甫。
芳樽:美酒。
翻译
四月的最后一日,细葛布还未裁剪好。
天气变化不定,春寒似乎还会再来。
穿着的衣服因出汗而湿透,交换扇子以求凉风。
野外的景色幽深,夜色浓郁如墨,炉火熏香在冷空气中飘散。
年纪大了,情感已不再浓烈,世态炎凉,人心难测。
李白和杜甫如今在哪里?还有谁能共饮美酒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里所感受到的淡淡忧郁之情。开篇“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常和物欲难以满足的感慨。“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则是对自然界不稳定气候的观察与担忧。诗人通过“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两句,展示了在微妙变化的季节中人们寻求舒适的生活细节。

接着,“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勾勒出的是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萧索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淡漠。随后,“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两句,则是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所引发的深刻感悟。

最后,“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一问,不仅是对历史上伟大诗人的怀念,更蕴含了对自己身处时代、个人境遇和精神寄托的深深思索。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往昔岁月、历史英雄的怀旧之情。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庚辰录譬如结款他日打断得了方成一段公案耳子居命时润色此殆谦词敬赓韵以谢

万马一隙争匆匆,回头祇是人心同。

百圣妙旨本无语,的的末在诗句工。

我生剩愧晚知学,可把芜词污新作。

玄冬深夜君试听,万窍号风皆木铎。

(0)

有送大本渊明菊者成长句

丹叶萧萧秋肃肃,有人来献渊明菊。

渊明千古自高风,岁岁寒花照空谷。

金钿圆簇玉葳蕤,恍然彭泽归来时。

归来可是知几早,不肯为米归犹迟。

老夫家住深山里,彭泽知它在何许。

本不曾出不须归,冷面相看但欢喜。

况此妙绝难可名,不识何者为渊明。

与客绕花行复坐,一声幽鸟花前过。

(0)

岁寒杂咏·其六

笋入栏干曲透茅,青琅玕脱紫文苞。

晚来拆草验生意,一夜能添二尺高。

(0)

登蜀阜·其一

丹桂孤芳众木间,枯枝蠹叶苦间关。

古来群枉难为并,培植灵根得等闲。

(0)

病起掇黄花数本焚香清坐二首·其二

碧玉枝头玉露漙,风霜晚节要人看。

生香正色慇勤意,肯入冬窝共岁寒。

(0)

溪居

凿破青山骨,初营数亩丘。

泉分幽窦乳,峡束大江流。

渔唱来花径,山光落钓舟。

沙鸥惊笑语,片片起沧洲。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