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双泪语前流,藜藿无端肉食忧。
常叹平时轻死士,未知谁手付天矛。
好将弓剑随军去,况是英雄得志秋。
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
病中双泪语前流,藜藿无端肉食忧。
常叹平时轻死士,未知谁手付天矛。
好将弓剑随军去,况是英雄得志秋。
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生病期间对往事的回忆和反思。开头两句“病中双泪语前流,藜藿无端肉食忧”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苦而流泪,并且对平日里不珍惜生命、轻易冒险的自己感到忧虑。
接下来的“常叹平时轻死士,未知谁手付天矛”则是诗人对于过去那些轻视死亡的勇士表示赞叹,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命运不可预测的无奈感受,因为不知道最后是谁来决定他们的生死。
“好将弓剑随军去,况是英雄得志秋”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志未酬、英勇赴战的情景。诗人可能在想象一种理想状态,即便自己不能亲身上战场,也希望有机会像那些英雄一样,在秋天这个季节里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则是对历史上的班超进行了一种假设性的赞美。班超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其智勇双全著称。诗人这里是在想,如果班超一直握紧他的笔(即不从军),那他又会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获得封侯的荣誉呢?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向往,对于过去轻率行为的反思,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期待。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勇人物,诗人在病中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亭午羲和驻火轮,开门嘉树庇湖濆。
行来宾客奇茶味,睡起儿童带簟纹。
屋小有时投树影,舟轻不觉入鸥群。
陶家岂是无诗酒,公退堪惊日已曛。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