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八咏·其三》
《山居八咏·其三》全文
唐 / 常达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一室尘埃外,翛然祗么常。

睡来开寝帐,钟动下禅床。

溪浸山光冷,秋凋木叶黄。

时提祖师意,欹石看斜阳。

(0)
注释
尘埃:指世俗的纷扰或生活中的琐碎。
翛然:形容心境自由、无拘无束。
祗么:孤独,独自一人。
寝帐:睡觉时使用的帷帐。
钟动:钟声响起。
禅床:僧人打坐修行的床铺。
溪浸:溪水倒映。
山光:山的景色。
木叶黄:秋天树叶变黄。
祖师:指佛教中的前辈高僧或创立者。
意:教诲或深意。
欹石:倚靠在石头上。
斜阳:落日。
翻译
在尘世之外的一间静室,我常常独自清闲自在。
醒来后打开寝帐,随着钟声响起离开禅床。
溪水倒映着山色,显得格外清凉,秋天树叶变黄落下。
时常想起祖师的教诲,倚着石头欣赏渐渐西沉的夕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一室尘埃外,翛然祗么常"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愿望与平静的心境。"睡来开寝帐,钟动下禅床"则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中醒来的宁静场景,其中“钟动”可能是寺庙中的晨钟,唤起了诗人的日常生活。

接下来,"溪浸山光冷,秋凋木叶黄"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居图画。清凉的山溪水声,冷冽的山光,以及衰败的落叶,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寂寞。

最后两句"时提祖师意,欹石看斜阳"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或许在回忆古代禅师的智慧,或是在沉思中观赏着斜阳下的石头。这里的“欹”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静坐时的姿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一种独特感悟和赞美。

作者介绍

常达
朝代:唐

常达,是陕州陕县人,在隋朝做官任鹰击郎将。曾经跟随高祖(李渊)征战,与宋老生一起在霍邑作战,战败后自己隐藏起来,高祖以为他战死了,过了很久他却回来了。高祖十分高兴,任命他作统军,拜授陇州刺史。等到薛仁杲被平定后,高祖召见他,慰劳他说:”你的忠节,只有在古人中才能找到。接着抓来仵士政并杀了他,赏给常达三百段布帛。又封他为陇州刺史,死了。
猜你喜欢

吹香

寒压痕云冻不消,华风酝藉不鸣条。

瘦枝褪煖无多韵,亦有鲜明玉色潮。

(0)

送伯辉之官德兴

爱惜吾民为国忧,锱铢尺寸本征求。

勿轻朱墨勾稽日,当重金缯讲解秋。

奋起儒科多意气,养成人物转风流。

竹林回首琴书地,猿啸鹤鸣山翠浮。

(0)

莺鸣十章寄戚伯瑞

有鸣其禽,其鸣维何。有怀其人,我心靡他。

禽其鸣矣,惟其丑矣。我之怀矣,惟其友矣。

惟动有几,万变形之。视听与言,难遏者私。

孰爱于母,惟善其善。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

有水涓涓,石凿凿兮。日湔月濯,成此圆洁兮。

有泽其涸,有山其落。有木而桷,则以其斲。

静观物理,式感我思。有风凄兮,吹我裳衣。

春花粲兮,两山之间。谁与我适,觞咏以还。

日升于东,月生于西。惟神之驰,曾莫知所之。

莫克匪己,莫玩匪理。有怀于是,不知子之所止。

(0)

山友续辞.牛蒡

我取友兮得牛蒡,稠丛捷鼠走不上。

深山谁伏又谁牵,唇粗舌皴膝头壮。

实虽恶,食不恶,所思兮奚可却,松冈竹墩隔沙泺。

(0)

舁石行

沙河塘路飞晴泥,夹道睨立如凫鹥。

千夫舁石自何所,相以柝节当鼓鼙。

一夫流喝相和答,声与步应如采齐。

观者局蹐汗通下,彼独閒暇轻如携。

此石非是装玉砌,此石非是筑金堤。

不为文陛仪禁卫,定作润础承榱题。

俨然一柱方峙立,何者偃植为拱枅。

呜呼自昔良工心独苦,大材小用俱难取。

(0)

训蒙绝句.鸢飞鱼跃二首·其二

神化孰尸本自然,盍将此意反而观。

试将事上深加察,才著些私便不安。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