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夜景,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里享受着温暖的草堂生活,与良朋共度时光。通过读《易经》和点燃高烛的场景,可以感受到诗人追求知识、探索哲理的意境。而煎茶取折冰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细节的留心。
庭院里,河流绕过半个角落,窗外露出的月牙呈现出微妙的棱角。这一切都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他论道论心的素材。最后一句“俱入论心地,争无俗者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不屑,也反映出诗人追求高尚情操、超脱尘世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寻得的一份精神宁静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