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烽火彻夜红,援师奉调来南中。
援师五千马万匹,所过军营吹筚篥。
县官索草修经临,朱票纷纭远所出。
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事办莝草刀。
草船满满连百艘,马草积如山岳高。
援师驱马江干过,馀草零星弃道左。
老农束取负担归,然草煮豆聊充饿。
吏胥首告盗官货,哀哉愚民家顿破。
沧洲烽火彻夜红,援师奉调来南中。
援师五千马万匹,所过军营吹筚篥。
县官索草修经临,朱票纷纭远所出。
家家并日办马槽,办豆事办莝草刀。
草船满满连百艘,马草积如山岳高。
援师驱马江干过,馀草零星弃道左。
老农束取负担归,然草煮豆聊充饿。
吏胥首告盗官货,哀哉愚民家顿破。
这首《马草行》由清代诗人俞皦撰写,描绘了古代战争背景下,为支援军队而大规模收集马草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征集、运输到分配的过程,以及这一行动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影响。
首句“沧洲烽火彻夜红”,以烽火连天的景象开篇,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接着,“援师奉调来南中”点明了故事背景,援军从北方调集而来,准备南下作战。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征集马草的过程:“援师五千马万匹,所过军营吹筚篥。” 援军需要大量的马匹和草料,沿途的军营吹响筚篥,召集百姓提供物资。县官也参与其中,亲自督造草料,各地纷纷响应,家家户户齐心协力,准备马槽、豆类和草料。
“草船满满连百艘,马草积如山岳高。”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草料的庞大数量,船只装载着满满的草料,堆积如山,显示出征集工作的规模之大。然而,随着马匹的通过,许多草料被遗弃在道路两旁,老农们则将这些剩余的草料收集起来带回家,煮豆充饥,以应对生活的困难。
最后,“吏胥首告盗官货,哀哉愚民家顿破。” 描述了因官府对草料的征用引发的纠纷,官员告发百姓偷盗官物,导致一些家庭陷入困境。整首诗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战争时期社会资源的紧张、民众生活的艰辛以及官民之间的矛盾,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