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诸生三首·其三》
《示诸生三首·其三》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安有路极分明,何事幽人旷不行?

遂使蓁茅成间塞,仅教麋鹿自纵横。

徒闻绝境劳悬想,指与迷途却浪惊。

冒险甘投蛇虺窟,颠崖堕壑竟亡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示诸生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充满隐喻的画面,通过长安之路的明确与幽人不走形成对比,揭示了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

首句“长安有路极分明”,描绘出一条清晰可见的道路,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目标的明确。然而,“何事幽人旷不行?”紧接着提出疑问,为何那些寻求心灵宁静或超脱世俗之人,却选择避开这条明确的道路,不踏上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旅程?

接下来的两句“遂使蓁茅成间塞,仅教麋鹿自纵横。”形象地描绘了道路被蓁茅(杂草)阻塞,麋鹿自由自在地在其中游荡,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与诱惑时的选择。蓁茅象征着阻碍与困境,麋鹿则代表了随波逐流、放任自我的状态。

“徒闻绝境劳悬想,指与迷途却浪惊。”这两句表达了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与想象,但当真正指出迷途时,却引发了不必要的惊慌与困惑。这里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迷茫与不安。

最后两句“冒险甘投蛇虺窟,颠崖堕壑竟亡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描述了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惜冒险,甚至甘愿进入危险之地,但最终却可能走向毁灭。这里不仅指出了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与牺牲,也暗含了对盲目追求、忽视现实风险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之路与幽人行为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冒险与牺牲的探讨,展现了王守仁对于人生追求、道德修养及理想实现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的哲理,既是对个人修身养性的启示,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反思。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游南岳二首·其一

万里清秋望楚疆,郢中潜邸协灵昌。

形连交桂炎荒外,星应玑衡北极傍。

岳郡自怜依宝地,帝乡独似近龙光。

宁知往代浮湘客,江畔离居怨碧芳。

(0)

郊居感兴

绮岁遗明代,于陵老灌园。

渚林同桂隐,湖水即桃源。

贤圣多抔土,神仙少羡门。

达生无二术,惟有对芳尊。

(0)

寒夜曲四首和子安兄·其四

年随流水去伤神,催入风光一度新。

何事蛾眉颦不展,玉颜无伴怕逢春。

(0)

四思诗.其四.天界寺.半峰上人禅诵处

城南多古寺,争得道林居。

马过谈经后,乌来施食馀。

人天长示灭,花月几沦虚。

飞锡何时晤,东山欲致书。

(0)

病中杂言四首·其四

经时谢朝谒,因病得闲居。

日暗牛羊下,风吹薜荔疏。

乡心候秋水,晚计卜田庐。

近讶交能绝,嵇康已著书。

(0)

宴东湖流杯亭送欧阳大参赴蜀

流杯亭上酌,修竹乱溪沄。

暝树烟常合,春山雨不分。

别情依去鸟,客路入重云。

怀旧仍伤远,劳歌夜独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