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檐前独竹咏》
《僧檐前独竹咏》全文
唐 / 刘言史   形式: 七言绝句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ēngyánqiánzhúyǒng
táng / liúyánshǐ

luànshítiánzhōngběntíngtíngzhùlíngyǐn

jiāshāzhùláibiānqīngfěn

注释
乱石:指杂乱的石头,可能形容环境荒凉。
孤本:罕见的品种或独一无二的存在。
亭亭:形容植物直立的样子。
凌虚:升入空中,这里指直插云霄。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神圣或超凡的属性。
拂著来:试图接触或招引过来。
碧玉:绿色的宝石,比喻植物叶片翠绿如玉。
无轻粉:没有轻浮的尘埃,形容植物清洁高洁。
翻译
乱石丛中的稀有植物独自生长
亭亭玉立,仿佛直插云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院前的独竹之下,陷入沉思之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这里“乱石”与“亭亭”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静谧的氛围。诗人将自己比作那寄生在乱石间的孤本植物,隐喻自己的生命状态,而“亭亭”则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某个亭子或是僧人的住所,这里不仅表达了僧人的居所,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凌驾尘世之上的精神追求。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袈裟”是佛教僧侣穿着的衣物,这里用它来比喻诗人想要触摸那竹子的意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清高脱俗,而“碧玉无轻粉”则形容竹子的颜色和质地,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反映了僧人的清心寡欲。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僧侣那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赞美。

作者介绍
刘言史

刘言史
朝代:唐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猜你喜欢

绝句·其一

夜静山寒渐透衣,旋煨松火拥炉围。

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

(0)

石孝立挽词

斯人已矣舟移壑,惆怅九原谁可作。

灵光长与孤月孤,幻化偶随落叶落。

人间好事平生有,留得芬香传万口。

杨侯宅畔蜀江边,霜立梅花醉哀酒。

伯仲如林吾所爱,俯仰十年无一在。

鬓边日月去如飞,老怀不待秋风悲。

(0)

代简寄壁山诸友慈洞砚

闻道诸郎长似林,临池已遣学山阴。

信传鸿翼兼双砚,物比鹅毛表寸心。

书札总无缘懒病,襟怀堪寄有孤吟。

归装准拟随春色,岁酒须留待细斟。

(0)

次韵刘阆州谢送菊岩春

山中有佳菊,足以配古岩。

饮酒对此菊,何用荐芳甘。

不妨玉山颓,对卧千载楠。

清赏不可共,妙句传巴南。

(0)

初至郡讲禊饮于江上夜归赋此

身坠千峰不自知,尚修故事水之麋。

真居峻岭崇山下,又过绿阴青子时。

幻出流觞共顷刻,款留归棹展娱嬉。

史君澹泊随民乐,先赋丰年一首诗。

(0)

呈姚雪蓬使君

祝融应自胜崆峒,且读通书办圣功。

事可语人甘受谤,诗能名世不嫌穷。

春边采药收湘芷,月下调弦送楚鸿。

赖有行人碑尚在,棠阴依旧恋东风。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