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少卿寄吴仲庶》
《和李少卿寄吴仲庶》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延阁儒臣出抚边,指纵胡虏坐挥鞭。

歌谣早已留南楚,唱和今还到北燕。

使客过从车结辙,耕夫安佚土开阡。

更将佳句刊斋壁,留作河间故事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ǎoqīngzhòngshù
sòng / sòng

yánchénchūbiānzhǐzòngzuòhuībiān

yáozǎoliúnánchǔchàngjīnháidàoběiyàn

使shǐguòcóngchējiézhégēngānkāiqiān

gèngjiāngjiākānzhāiliúzuòjiānshìchuán

翻译
朝廷学者出守边疆,指挥若定驱赶胡虏。
古老的歌谣曾在南楚流传,如今又在北燕响起和声。
使者频繁往来,车辆络绎不绝,农夫安居乐业,田地纵横交错。
还将这些佳句刻在书斋墙壁,作为河间地区的历史故事流传下去。
注释
延阁:朝廷的馆阁。
儒臣:学问渊博的官员。
抚边:守卫边境。
指纵:指挥调度。
胡虏: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歌谣:民间歌曲。
南楚:古代中国南方地区。
唱和:互相歌唱应和。
北燕:古代中国北方地区。
使客:使者或来访者。
车结辙:车辆众多,形成车辙。
耕夫:农民。
开阡:开辟田地。
佳句:优美的诗句。
刊斋壁:刻在书斋墙壁上。
河间: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故事传:历史故事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和李少卿寄吴仲庶》。诗中描绘了一位儒臣受命出镇边疆,指挥若定,使得胡虏畏惧的情景。他不仅在当地赢得了歌谣传颂,其影响甚至扩展到了北方的燕地。诗中还提及了使者络绎不绝,农夫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显示出治政有方。最后,诗人表示要将这些事迹刻在书斋墙壁上,作为河间地区流传的佳话。整首诗赞扬了官员的才能与政绩,以及其对地方社会的积极影响。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匆匆相送出都城,回首松溪两月程。

行藁近添新著述,到官仍复旧师生。

坛开红杏微风暖,池长青芹细雨晴。

今岁秋闱攀桂客,多应讲下占魁名。

(0)

挽穆先生

闻说当年谒至尊,布袍藜杖入军门。

六韬适遇风云会,二子皆承雨露恩。

丘陇岂期身遽殁,功勋应与国长存。

董公遮道真奇事,太史于今可并论。

(0)

至成都

京国远来将万里,士民欢悦共讴吟。

久钦西伯施仁政,终见东平乐善心。

江带锦城花烂漫,山横剑阁树萧森。

只今宗社安如石,圣念尤亲九族深。

(0)

题郭掾未伸轩卷

亲丧不葬孤儿罪,声欲彻天成永号。

一日九原封马鬣,百年万事付鸿毛。

秋风白发身今老,寒食青山梦转劳。

家圃卖瓜归去好,墓庐攀柏种来高。

(0)

题三余斋卷送钱掾还乡

白门送客日已斜,车马塞路风吹沙。

金印何须大如斗,锦城不如早还家。

雨夜空庭惟木叶,雪晴深谷有梅花。

三余斋中自足乐,闭门读书双鬓华。

(0)

挽王廷采

西风槎上儗张骞,留得南行第一编。

共叹栖鸾空棘枳,却怜化鹤渺云烟。

江湖泪洒丹旌湿,广海魂归画翣悬。

慈母九原如不识,遗容须忆画中传。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