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竹篱云水间,仙家风味别人寰。
目看花草自成趣,心与鹭鸥相赛閒。
何处背囊诗客到,隔江吹笛钓船还。
飘萧一枕沧浪梦,知在黄芦第几湾。
茅舍竹篱云水间,仙家风味别人寰。
目看花草自成趣,心与鹭鸥相赛閒。
何处背囊诗客到,隔江吹笛钓船还。
飘萧一枕沧浪梦,知在黄芦第几湾。
这首《溪隐》由明代诗人袁天麒所作,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中以“茅舍竹篱云水间”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隐居之所,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不同于凡尘的喧嚣与繁华。
“仙家风味别人寰”,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超凡脱俗,如同仙人居住之地,远离红尘的纷扰。接下来,“目看花草自成趣,心与鹭鸥相赛閒”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眼中所见皆是乐趣,心灵与飞鸟同享悠闲,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何处背囊诗客到,隔江吹笛钓船还”,这两句则通过来访的诗客和江边垂钓的情景,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隐居之地虽远离尘嚣,但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仍有人文交流与情感共鸣。
最后,“飘萧一枕沧浪梦,知在黄芦第几湾”以梦境收尾,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平和。整个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以及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水满双鸳沼,花开玉井莲。
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
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
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
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
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
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
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老去舍轻舠,小室坐悬磬。
六月不出门,端居阅晨暝。
安知咫尺中,有此大殊胜。
今晨穿北垣,万象忽辉映。
太虚本无穷,眼力恐自竟。
遥岑蔽清樾,了不赴将迎。
翠幕空繁柯,烟鬟入幽凭。
双峰始幡然,起应高士聘。
长瘦有馀光,名与天地亘。
马鬣亦已颓,蓬颗没微径。
兹山与周旋,安得往脩敬。
斗酒时自浇,先生醉初醒。
落月挂长松,悲风绕危磴。
徘回想音容,彷佛听嘲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