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
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
隔岸风沙催短角,极天云树度危樯。
丛林十里寒城夜,又上公安肃政堂。
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
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
隔岸风沙催短角,极天云树度危樯。
丛林十里寒城夜,又上公安肃政堂。
这首《渡江》诗,由明代诗人郑廷鹄所作,描绘了渡江时的壮阔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开篇即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江边的景象:细雨蒙蒙,江堤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远处寺庙的钟声悠扬,渔火点点,雁群的叫声绵延不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诗人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心比作湍急的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彷徨;同时,将旅途中的道路比喻为一年到头忙碌不息的驿路,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人生的奔波与劳碌。
颈联“隔岸风沙催短角,极天云树度危樯”,进一步描绘了渡江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风吹过对岸,带来阵阵风沙,仿佛催促着短角(古代的一种乐器)的演奏;而极目远望,云树之间,危樯(高耸的桅杆)在风中摇曳,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尾联“丛林十里寒城夜,又上公安肃政堂”,则将视线拉回渡江的目的地——寒城之夜,丛林环绕,肃穆的政堂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重。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点,也暗含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心境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渡江时的独特体验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岁暮灵泉水未饶,苍崖无复舞飞蛟。
诗成不觉天零雨,料得神龙欲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