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斧凿旧,湘妃泪痕鲜。
天地亦有穷,万物终化迁。
但当遗形迹,留与作者传。
神禹斧凿旧,湘妃泪痕鲜。
天地亦有穷,万物终化迁。
但当遗形迹,留与作者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的《飨余庵竹石(其四)》中的片段,虽然没有完整的标题、作者和朝代信息,但从内容上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首句“神禹斧凿旧”引用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自然的伟力。接着“湘妃泪痕鲜”则以湘妃的传说,比喻自然之美中蕴含的情感深度,无论是历史的沧桑还是自然的哀愁,都显得格外鲜明。
“天地亦有穷,万物终化迁”这两句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指出即便是天地这样的永恒存在,也有其有限性,万物终将经历生老病死,变化迁移。这种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无限的对比,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最后,“但当遗形迹,留与作者传”则是诗人对于如何面对生命和自然的态度。他认为,人应当在世间留下自己的痕迹,无论是通过作品还是生活的方式,让后人能够记住自己,传承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这既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对时间、生命、宇宙和文化传承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秋色自来去,终古不知愁。
江村今夜明月,肯为酒人留。
但扫苍苔黄叶,准备沧波一苇,左右挈洪浮。
唤起守门鹤,来戏玉头山。陈遵死,徐孺病,阿平游。
更堪西笑,长安汩没海中鸥。
屈指卅年狂客,剩此薜衣松衲,点缀鉴湖秋。
钟磬夜深寂,吹笛下寒流。
病怀无赖,又归期耽误,禁烟时节。
黯黯轻阴留薄醉,罗袖夜来寒怯。
烛底新妆,尊前私语,一日都难别。
东风心事,流莺多半能说。
还记昔岁初逢,小庭今夜,正映濛濛月。
弹指桃花回作梦,恨事眉头重叠。
燕子光阴,杜鹃乡里,愁把垂杨折。
相怜南望,吴山天际如发。
絮影生涯,香囊结习,低丛惯是追飞。
一汀春草,烟雨酿芬菲。
是处芳心动也,风流阵、金碧霏微。
湘帘外,蕊珠花片,飘荡总相依。
写生谁得似,滕王旧稿,越女新衣。
最堪怜、双双翅粉都稀。
叶底斜阳穿碎,细评量、燕瘦环肥。
多情甚,纤腰清减,妒煞楚宫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