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实老》
《赠实老》全文
宋 / 徐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

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

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

(0)
翻译
夏日将近,白发已半生,他不愿在禅寺停留。
打水时,篱笆边的花朵飘落,鸟儿在巢中啼叫。
他曾约定在林间寻找某种真理,世间纷繁让人迷失。
他决定再次翻开《南华经》,与他人共同探讨万物之道。
注释
夏:夏天。
高头半白:接近头顶的白发。
不肯住:不愿意停留。
招提:禅寺。
汲井:打水。
篱花:篱笆上的花朵。
挂衣:挂着衣服的鸟巢。
巢鸟啼:鸟儿在巢中啼叫。
林间曾有约:曾在林中有所约定。
世上尽如迷:世间纷繁如同迷宫。
却:然而。
南华卷:《南华经》(庄子的著作)。
从人论物齐:与他人一起讨论万物的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赠予实老的作品,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句“夏高头半白”,以夏日的热烈与实老的年迈相对应,暗示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次句“不肯住招提”表达了实老不愿停留于世俗的寺庙中,透露出其超脱尘世的心境。

第三句“汲井篱花落”,通过写实老在简朴的环境中生活,井边的篱笆花飘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落寞的画面。第四句“挂衣巢鸟啼”,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寂,鸟儿在巢中啼叫,似乎也在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自然的轮回。

第五句“林间曾有约”,回忆起与实老在林间的约定,可能是指过去的某种理想或约定,如今都已随风而逝。第六句“世上尽如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感慨,认为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如同迷宫一般难以捉摸。

最后两句“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实老选择回归内心,拿起《庄子》这样的经典,以道家思想来观照世界,试图在物我两忘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世人一同看待万物,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夏日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徐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迎春乐令/迎春乐

神州丽景春先到。看看是、韶光早。

园林深处东风过,红杏里、莺声好。

漠漠青烟远远道。触目是、绿杨芳草。

莫惜醉重游,逡巡又、年华老。

(0)

苏幕遮

陇云沈,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试著罗裳寒尚峭。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

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0)

赠张敬微

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

(0)

江上闻猿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0)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吾皇绍祖烈,天下再太平。

诏下诸郡国,岁贡乡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

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

群儒负己材,相贺简择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

此都自周公,文章继名声。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

今者遭震薄,不能出声鸣。

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还家敕妻儿,具此煎炰烹。

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

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

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

文人得其职,文道当大行。

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

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0)

生查子.懒卸头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