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云沈,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试著罗裳寒尚峭。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
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陇云沈,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试著罗裳寒尚峭。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
翠屏深,香篆袅。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
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幽居的画面,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温暖季节的期待与享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陇云沈,新月小”、“杨柳梢头”,传达出大自然在春天的复苏与生机。
“试著罗裳寒尚峭”表明时节虽已初春,但气温仍旧较低,诗人尚需穿上单薄的罗衣以御寒冷。然而,“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则显示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欢迎,似乎在说:“尽管现在还有一丝凉意,我已经开启了窗户,期待着春风的到来。”
“翠屏深,香篆袅”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富有诗意的居所,其中“香篆”可能指的是室内的香炉或是其他散发芬芳的物品。接下来的“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则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仿佛在说,即使是历史上的伟人(如刘郎)来到,也不愿意离开这宁静美好的环境。
最后,“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中“阳关”通常与别离和远行联系在一起,而这里的“三叠阳关声渐杳”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或是对即将到来的某种变故的担忧。末句“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则透露出一丝不安,似乎在担心清晨的巫山风景会带来什么变化或是不快。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对春日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载经东去路迢迢,应为宁亲到石桥。
江上中斋寻午墅,沙边夜梵杂寒潮。
宰官问法留三宿,慈母焚香制七条。
岁晚定知归本寺,待予听雪坐终宵。
昔在元世祖,分地王关中。
潜藩富才彦,一一皆夔龙。
谁欤任儒学,先正推许公。
沾濡布教雨,鼓舞振文风。
后来踵其轨,厥称萧与同。
发挥圣贤道,张生皇王功。
出处虽异致,德义非殊宗。
至今关辅间,教思蔼无穷。
前哲日云远,怅望吾焉从。
万物何总总,错糅两仪间。
人身亦一物,于何较媸妍。
古人有不朽,身后贵名传。
鸿勋勒惇史,奥学在崇编。
托兹以名世,庶用垂不刊。
孰知竹帛寿,不似金石坚。
夙予秉微尚,外慕俱弃捐。
独持方寸心,千载明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