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相读书处,黉堂更不开。
尝闻先子说,直到暮年来。
失路穿溪涧,褰裳出草莱。
山形苍玉玦,古殿倚崔嵬。
贤相读书处,黉堂更不开。
尝闻先子说,直到暮年来。
失路穿溪涧,褰裳出草莱。
山形苍玉玦,古殿倚崔嵬。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的贤相读书之地——醴泉寺。诗人杨弘道通过回忆和描述,展现了这座学堂的静谧与历史沉淀。"黉堂更不开"暗示了此处的清幽,长久以来未曾有人打扰。诗人提及先父曾讲述的故事,表明这个地方承载着家族的记忆,直至他的暮年。
"失路穿溪涧,褰裳出草莱"描绘了寻访之路的艰辛,需要穿过溪流和荒草丛生之地,显示出对知识追求者的敬意。接下来,诗人以"山形苍玉玦,古殿倚崔嵬"来比喻山势和古寺的风貌,宛如一块翠绿的玉玦,而古老的殿堂则高大壮观,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展现出寺庙的庄重与岁月的痕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醴泉寺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贤相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古代教育传统的怀念。
绣屋银屏,生小连枝开取。
笑昭阳、合德空传,双绝二乔,倾国输他未字。
林下标风致,论才貌、谁甘第二。
闺中费、几许平章,连普添枝上花史。
只数排行,难分娣姒,红颜总相似。
便成都眉样,装成一色,回心词艳,香分何处。
恼乱探花史,原只合、花间序齿。
殊非是,十八封姨,花信知同乳。
井梧飘后愁堪赋,俄闻这番凄语。
接砌花根,连阴树底,那不消人魂处。高吟低诉。
恰经断回文,指寒停杼。
灯影清莹,夜深怪尔撩愁绪。
苔茵露浓过雨,似休还又杂,月下鸣杵。
唧唧荒村,喓喓静馆,作出秋声无数。
何当递与,惹鹤步挨来,呆儿痴女。
盆盒携归,逞馀音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