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锁深闺翘笄。消受离愁滋味。
烽火起烟尘,惭愧明妃胡地。流涕。流涕。
泉路爹娘难遇。
羁锁深闺翘笄。消受离愁滋味。
烽火起烟尘,惭愧明妃胡地。流涕。流涕。
泉路爹娘难遇。
这首《如梦令》以女性视角,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面对离别之苦的内心世界。开篇“羁锁深闺翘笄”,生动地刻画了女子被束缚在深闺之中,翘首期盼着自由与爱情的到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消受离愁滋味”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她不仅要忍受与爱人分离的痛苦,还要面对孤独、寂寞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让人不禁为她感到心疼。
“烽火起烟尘,惭愧明妃胡地。”这一句则将女子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王昭君(即明妃)相联系,暗示了女子可能面临着类似被迫远嫁的命运,或是身处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这里的“惭愧”二字,既表达了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暗含了对历史中类似悲剧的同情与反思。
最后,“流涕。流涕。泉路爹娘难遇。”这两句深化了主题,女子的泪水不仅是为了眼前的离别,更是对未来可能失去亲人、孤独终老的恐惧。她担心自己在离开人世后,无法再见到父母,这不仅是对亲情的不舍,也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隐喻,展现了深闺女子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孤独、痛苦与无奈,以及对亲情、爱情和自由的深切渴望。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和她们面临的普遍困境。
陶令常乞食,颜公亦求米。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
墙上蒿,方春擢秀何芃芃。
炎天六月旱无雨,枝叶枯死随飘风。
世情翻覆不可拟,人生有身莫依倚。
君不见樊将军,一朝函首西入秦。
又不见刘越石,仰天长歌握中璧。
三士自残因二桃,子胥终弃吴江涛。
世人见机苦不蚤,何不看取墙上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