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恨轻分,归路喜忽值。
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
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
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
去时恨轻分,归路喜忽值。
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
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
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赠给喻景山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重逢的期待。首句“去时恨轻分”写出了离别时的不舍与遗憾,而“归路喜忽值”则流露出对意外重逢的惊喜。接下来,“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感叹时间之快,短短几个月内竟已两次经历别离的滋味。诗人以季节更替为线索,暗示离别与重聚的轮回:“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腊雪过后是春天,期待秋天的凉风能带来再次相聚的希望。
最后两句“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诗人以读书作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智慧的仰慕,希望喻景山能传授给他一些人生的秘诀或智慧,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启发和指引。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别离与重逢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朋友情谊,以及对知识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托身事权门,譬如狎彫虎。
喂之得其欲,弭首乃无怒。
苟或咈其心,腾爪必伤汝。
权门爱曲从,破壳出毛羽。
一语不相酬,随手覆尘土。
祸福非不明,焦烂犹奔赴。
耸动会稽山,山前有直路。
铸金不作钩,断木宁为矩。
终岁守衡茅,藜藿甘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