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之夕,家家望女牛。
神仙不可见,凉风何飕飗。
我疑天孙之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越。
一年一度一分离,千古银河响幽咽。
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
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
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
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
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
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
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
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
七月七之夕,家家望女牛。
神仙不可见,凉风何飕飗。
我疑天孙之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越。
一年一度一分离,千古银河响幽咽。
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
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
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
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
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
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
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
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
这首清代许权的《七夕》诗,以七夕(农历七月七日)这一传统节日为背景,表达了对人间深情与平凡幸福的赞美。诗人首先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仰望牵牛织女星的场景,暗示了神仙爱情的遥不可及和人间夫妻的分离之苦。接着,他通过比较农妇与才女的生活,揭示了平凡夫妻间的相伴相守,与才女因才华而孤独的对比,强调了平凡生活的可贵。
诗中“不须乞巧向天孙”一句,表达了对天孙(织女)巧艺的质疑,认为人间的真情实意更为重要。诗人进一步借“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描绘出女子对巧艺的期盼,但又担心过多的巧思会使人衰老,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忧虑。
最后,诗人劝诫世间女子,“宁为其拙毋为巧”,倡导珍惜平凡生活,追求真挚情感,而非追求外在的技巧或华丽。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滕六附暄堕寒力,六花未办天机织。
篱菊老尽兰始芽,凌波仙子方踵息。
水边亭亭逢玉人,照眼缟衣如旧识。
冰霜相与厉贞操,蜂蝶那能犯庄色。
听渠吹笛作商声,正音满地出金石。
菊坡为索孤山诗,好句新从座中得。
二君联璧如长城,笑整云梯再攻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