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一声渔唱。
画个三高样。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寒潮涨。
石鱼酒舫。漫叟知何向。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一声渔唱。
画个三高样。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寒潮涨。
石鱼酒舫。漫叟知何向。
这首宋词《点绛唇·其四》是赵彦端所作,描绘了秋天江上的景色。"秋入阑干",开篇即以秋意浓厚的景象引入,暗示季节转换,栏杆边的凉意与天边的秋色融为一体。"亭亭波面虹千丈",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秋水如镜,倒映着天空中的彩虹,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一声渔唱",随着渔夫的歌声响起,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画个三高样"暗指渔歌中可能描绘了古代三位高人——张翰、王子猷和陶渊明,他们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形象仿佛被渔歌勾勒出来。
"江上风波",接下来的描述转向江面的动态,风起浪涌,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变幻无常。"更泛吴松浪","吴松"代指吴淞江,诗人想象渔舟在江上起伏,如同在吴淞江的波涛中摇曳。
"寒潮涨"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寒冷,同时也预示着潮水的上涨。"石鱼酒舫"描绘出一幅渔人饮酒赏景的画面,石鱼可能是江中的礁石,也可能是寓意吉祥的鱼儿,与酒舫相映成趣。
最后,"漫叟知何向"中的"漫叟"可能指的是一个闲适的老人,诗人询问他此刻又将往何处去,流露出对这种悠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的遐想。整首词通过秋景和渔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
罘罳晓唱鸡人,三牲八簋斯陈。
雾集瑶阶琐闼,香生绮席华茵。
珠佩貂珰熠爚,羽旄干戚纷纶。
酌鬯既终三献,凝旒何止千春。
阿阁长栖綵凤,郊宫叠奏祥麟。
赤伏英灵未泯,玄圭运祚重新。
玉斝牺樽潋滟,龙旂凤辖逡巡。
瞻望月游冠冕,犹疑苍野回轮。
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
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
苗稼尽湮没,兹乡独丰年。
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
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
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
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
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
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