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仙人双眼碧,放浪江湖人不识。
乘云归谒大茅君,月满空山夜吹笛。
句曲仙人双眼碧,放浪江湖人不识。
乘云归谒大茅君,月满空山夜吹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由不羁的道士形象,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色彩。首句“句曲仙人双眼碧”,以“碧”字形容仙人的双眼,不仅突出了仙人的超凡脱俗,也暗示了他与常人不同的灵性世界。接着,“放浪江湖人不识”一句,通过“放浪”二字,生动地刻画出这位道士在世俗中游历,却无人能识其真面目的独特形象,展现出他的逍遥自在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乘云归谒大茅君”则进一步展现了道士的非凡能力,他能够驾驭云雾,前往传说中的大茅山拜见神灵,这一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让人联想到道教中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月满空山夜吹笛”一句,以月光洒满空旷的山林,夜晚悠扬的笛声回荡其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既表现了道士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成功塑造了一个自由、神秘且充满道家哲学意味的道士形象,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羊枣经霜罅。记当年、狂歌曾点,甘同嗜鲊。
老干虬柯三四本,冷翠幽光团射。
曾脱帽、行吟其下。
一自人缠风木恨,剩支楹、仄磴欹危怕。
萝葛翳,鼪鼯挂。三年泪为思亲洒。
葺亭轩、峥泓明瑟,重开图画。
粉壁疏窗仍靓好,拭尽尘埃野马。
果熟也、莫从人打。
不是瀼西饶靳惜,是前人、口泽斯存者。
歌纂纂,荫堪藉。
虎踞龙僵,狮蹲象偃,人立而偻。
铁干盘拿,铜根倔强,势欲排天去。
老苔秋缚,怒涛夜吼,捲尽苍茫今古。
镇支离、千围古翠,祇容冷云堆絮。
谁眠其下,却惊石丈,横碍松根蟠处。
鸟雀呼风,儿童敲火,碧汇千钟乳。
铜驼头角,石鲸鳞甲,哙等何堪信伍。
看月下、颓然二老,幻成翁妪。
一枝枝,未曾经谢,黄时早如子。霜帘捲处。
较金缕衣痕,多些香味。面面圣檀风外缀。
萼蹙微笼紫。似昨夜、侯门烛灭,铜盘堆蜡泪。
传闻鄢陵战场多,问花何偏傍,荒城废垒。
拈花嗅,形容遍,几番不似。
多分安陵年少客,半醉后、金丸抛叶里。
想天上、故人乡梦,惺惺长记此。
元宵过了,喜华筵、重照银花火树。
南极老人星献瑞,恰接春灯三五。
族压温邢,才雄管乐,伯仲齐伊吕。
升平盛事,尧年老鹤能语。
今日鬓发萧萧,关山历历也,长安何处。
三见蓬莱清浅甚,一笑人间今古。
铁笛仙翁,锦袍学士,暂溷渔樵侣。
隔江长啸,月明何限更鼓。
长途迫岁,正黄河飞雪,马都没腹。
裤缚黄皮雄舞槊,那顾从奴猬缩。
斫彘屠门,射雕塞上,生啖黄獐肉。
看君意气,真成勇过贲育。
况是历落盘龙,风流公瑾,海内标名目。
此去长安声价重,定压庾徐潘陆。
愧我牢骚,借人杯炙,送汝登华轴。
慈恩题罢,归鞭春昼须速。
画堂左侧,绣槛东偏,朵朵轻俊。
欧碧姚黄,总是让他风韵。
紫府家乡原不远,红楼伴侣休相混。
记当时,恰一枝初颤,便曾厮认。
讵料是、六年一别,今日人归,倍添春晕。
满院浓香,砌就閒愁成阵。
雨后喜看娇态足,朝来怕见残妆褪。
这情怀,沈醉醒时,细将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