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严风急夜凄凄,踏影微行月向低。
北府兵屯残角冷,寄奴巷陌晓乌啼。
熏天可待扬灰尽,学道终怜到死迷。
明灭龛灯愁外远,不眠心拾上方梯。
霜严风急夜凄凄,踏影微行月向低。
北府兵屯残角冷,寄奴巷陌晓乌啼。
熏天可待扬灰尽,学道终怜到死迷。
明灭龛灯愁外远,不眠心拾上方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忧虑。
首联“霜严风急夜凄凄,踏影微行月向低”,以严霜、急风、凄夜、微行、低垂之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环境的敏感感知。
颔联“北府兵屯残角冷,寄奴巷陌晓乌啼”,将目光转向历史,北府兵驻扎之地,残角声冷,寄奴巷陌,晨起时分乌鸦啼鸣,既是对历史人物刘裕(小名寄奴)的追忆,也暗含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对比,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熏天可待扬灰尽,学道终怜到死迷”,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深刻理解。在“熏天”之后,似乎总有“扬灰”的结局等待着,而追求某种道义或理想,最终却可能陷入迷惘,难以解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忧虑。
尾联“明灭龛灯愁外远,不眠心拾上方梯”,以明灭的龛灯象征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远处的愁绪难以排解,诗人彻夜难眠,仿佛在寻找一条通往解脱或理解的道路,但又感到前路漫漫,充满未知。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在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中的挣扎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我等多重层面的深刻反思,以及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孤独与挣扎。
小人贫于资,君子贫于时。
小人富于货,君子富于辞。
贫虽同寒饥,富不同路岐。
彼富殁则已,此富名不移。
丈夫事百变,未死安可期。
明明趋财利,莫恤前人嗤。
举家如春蚕,仰食不可迟。
况念宿债窘,何愧贱士为。
买臣尝负薪,相如犹涤卮。
君思此二人,信吾言不欺。
迩者有赵壹,穷愤自兴诗。
乘骥抱美玉,乐与和未知。
古来鲜逢遇,后世无苦悲。
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
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