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
财色□缘不足,尽夜迁掮规求。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
财色□缘不足,尽夜迁掮规求。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回波乐(其五)》。诗中以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为切入点,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楚。
“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开篇即点明了人生常态——人们在喜悦与忧虑之间徘徊,快乐的时间短暂,忧愁却常常伴随左右。这种对生活的复杂情感的描述,让人感同身受。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预知性。生命随时可能遭遇不幸或死亡,仿佛头顶时刻悬着一把利剑,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面对未知的恐惧。
“财色□缘不足,尽夜迁掮规求。”此句揭示了人们对于物质与情感的追求往往难以满足,日夜奔波,却似乎永远无法达到心中的满足点。财色二字,代表了物质与情感的双重追求,而“□”字可能是印刷错误或缺失的部分,此处可以理解为“情”字,强调了人们在情感上的渴望与追求。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最后以水流向大海的形象,比喻人生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如同流水奔腾不息,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终点。这不仅是对个人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苦乐、追求与无常,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幸福的追问。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
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
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
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
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
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
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石龛闲锁白猿边,归去程途半在船。
林簇晓霜离水寺,路穿新烧入山泉。
已寻岚壁临空尽,却看星辰向地悬。
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