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惟大号久风驰,清跸传呼却未期。
此日不须劳玉趾,寸心那得侍臣知。
恭惟大号久风驰,清跸传呼却未期。
此日不须劳玉趾,寸心那得侍臣知。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中的第七首。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理学思想为底蕴,同时又不乏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这首诗中,朱熹通过“恭惟大号久风驰”表达了对某位重要人物或事件的敬仰与关注,暗示了这位人物或事件的影响深远,如同强劲的风一般传播开来。接着,“清跸传呼却未期”则可能是在描述等待某个重要时刻或人物到来的情景,其中“清跸”指的是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列,这里用来象征某种庄严而期待的氛围。“此日不须劳玉趾,寸心那得侍臣知”则是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意指在特定的日子里,无需特意去劳烦他人,因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已经足够传达给身边的人知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委婉的表达,展现了朱熹对于某种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足。它不仅体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考,也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语言艺术魅力。
晨兴陟彼南冈,上留田。采薪不得盈筐,上留田。
稍后食时釜空,上留田。别室罗酒及浆,上留田。
毳貉为衣葛裳,上留田。手足寒燠异方,上留田。
中夜暴客踰垣,上留田。气迫不得呼援,上留田。
目中谁耶所恩,上留田。捧足鸟兽窜奔,上留田。
冒刃者何卫兄,上留田。仓卒亲疏见情,上留田。
俯肝掐心怦营,上留田。枯枝离披更荣,上留田。
南山有匹鸟,自呼为凤凰。
虽复具五色,不能顾其双。
昔者呼凤皇,凤皇不成双。
今者呼凤皇,凤意不求皇。
昔求一何难,今飞一何易。
今去呼不来,昔来推不去。
新人芙蓉花,旧人芙蓉枝。
新人山作眉,旧人霜作眉。
妾无百种态,是君当心际。
妾无百种嗤,是君心别时。
床上五弦琴,一弦今一心。
新弦终须断,旧弦不可寻。
喜金鱼乍绾,玉节更颁,功名都就。
归老田园,松菊浑如旧。
往日中元,恰逢初度,又小春时候。
天降长庚星,垂宝婺齐膺眉寿。
堪羡君家,满庭玉树,数枝丹桂,谁论谢窦。
牛刀试割,百里贤声骤。
片片白云,东去乡园,迢递频回首。
綵衣遥拜,两袖清风,一杯春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