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屏张翠峰,前荣罗古树。
峭茜处结构,菁葱中得路。
既深益佳趣,频来似始遇。
花宫听仙梵,钿几游竹素。
五盖既已去,三幡亦因悟。
背屏张翠峰,前荣罗古树。
峭茜处结构,菁葱中得路。
既深益佳趣,频来似始遇。
花宫听仙梵,钿几游竹素。
五盖既已去,三幡亦因悟。
此诗描绘了一座幽静雅致的斋室,位于翠峰环绕之中,古木参天之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斋室内外的景致与氛围。首先,斋室背靠青翠的山峰,前方则有繁茂的古树环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接着,诗人描述了斋室内部的结构布局,以及其深邃之处所蕴含的佳趣。他多次造访,每一次都仿佛是初遇,流露出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
进一步地,诗人提到在斋室内可以听到如仙梵般的清音,与摆放着精美装饰的书桌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斋室内的环境也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已被去除,三幡(代表戒、定、慧)也得到了领悟,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清净、雅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清言坠神州,鸣甲干天步。
元规一长啸,星陨丹阳渡。
千秋两旴眕,忠孝留封树。
生气奕云旂,英姿飒回顾。
山川毛发寿,龙虎江潮怒。
清淮缭未垣,蚩吻有翔鹭。
瓦棺青苔春,巫祝蛛丝暮。
岂无朝天彦,谁吊昔人墓。
累累石子冈,明灭芳草路。
黄舆埋正骨,庙貌存遗慕。
日晏倚双扉,题诗阖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