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
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
不知明月照黄昏,步步踏瑶琨。
谁怜东郭先生苦,偶行吟、露出鞋跟。
莫笑孙康,读书相映,不复问饔餐。
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
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
不知明月照黄昏,步步踏瑶琨。
谁怜东郭先生苦,偶行吟、露出鞋跟。
莫笑孙康,读书相映,不复问饔餐。
这首《一丛花》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开篇即以“六花”点明主题,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洁白的雪衣包裹,一片纯净无瑕。“一色更无痕”,强调了雪景的纯净与和谐,一切都被雪的白色所覆盖,没有丝毫杂质。
“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接下来,诗人将视线从广阔的天地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通过“山水”、“林庐”、“城郭”、“江村”的描绘,展现了雪景下的自然之美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蜡屐(涂蜡的木屐)和筇杖(竹制手杖)是古人冬季出行的常见装备,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节奏。而“回首失柴门”则可能寓意着对过往或简单生活的怀念,或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
“不知明月照黄昏,步步踏瑶琨。”最后两句,诗人将视角拉回夜晚,明月的光辉洒在雪地上,形成一片瑶琨(美玉)般的光芒,与白天的雪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不知”二字,增加了诗歌的留白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一丛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海上花客摇花柁,载得盆葩三百朵。
几根寸竹何萧疏,数个矮松多磥砢。
罗汉头将金剪修,杨妃足把香泥裹。
主客平分五六株,急诔花神呼白堕。
有人皤鬓号高阳,范园谈噱如刘跛。
斟茶细嚼黄龙芽,尝新屡索昆仑果。
所嗟花事正躝跚,青帝长门今欲锁。
栽云种露总明年,四月岩春迟似我。
花客收花笑别予,拣馀亦胜閒瓜果。
松长犹能结阵阴,竹高堪作约书笴。
不知上苑留不留,明朝准发长安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