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和边民生活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表达了边疆地区由闭塞到开放的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境安定、百姓安居的美好愿望。
“靴裤偏裨谒,幡花父老迎。”一句以靴裤和裨裆来形容边地戎装,以幡花作为装饰,展现了边疆民族特色,同时通过父老前来迎接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对远来的客人或使者的热情欢迎。
“蹠徒方攫市,结辈忽专城。”这里则描绘了一种市场繁荣、人烟兴盛的画面。蹠徒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特有的商队,而攫市则展示了边地经济活动的活跃。同时,“结辈”一词,形容人群聚集成群,展现出一种热闹和团结。而“忽专城”,则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坚固的城堡,象征着边疆地区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安全到安全的变化。
“勤拊无捐瘠,宽征有愿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地百姓生活改善的赞赏。勤劳耕作、无需额外负担的生活,以及宽松的征收政策,让农民们能够安心耕耘,展现出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景象。
“遥知南诏路,来往渐通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交通逐渐畅通的憧憬。南诏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南诏国,与中原的交流路线逐步恢复和畅通,这不仅意味着物资流通,也象征着文化与信息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边疆由闭塞到开放、由贫困到繁荣的巨大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边疆安定、民生改善的美好祝愿。
红杏墙头树。
紫萼香心初吐。
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
阳台一梦如云雨。
为问今何处。
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此事难分付。
初心本谁先许。
窃香解佩两沈沈,知他而今,记得当初否。
谁教薄幸轻相误。
不信道、相思苦。
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去。
晓色初透东窗,醉魂方觉。
恋恋绣衾半拥,动万感脉脉,春思无托。
追想少年,何处青楼贪欢乐。
当媚景,恨月愁花,算伊全妄凤帏约。
空泪滴、真珠暗落。
又被谁、连宵留著。
不晓高天甚意,既付与风流,却恁情薄。
细把身心自解,只与猛拚却。
又及生、见来了,怎生教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