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两眉颦,何曾一馔珍。
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
但见两眉颦,何曾一馔珍。
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凄凉与哀伤之情。"但见两眉颦,何曾一馔珍"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朋友虽然面带忧虑,但却未曾得到应有的珍视和重用。"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本身的困境,生活之艰辛犹如寺庙中的僧侣,更甚于一般家庭的贫困。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中,"琴鹤"指的是琴和鹤,这里的琴鹤象征着诗人的艺术修养与高洁的情操,而被视作累赘。"莼鲈"是食物,比喻生活所需,但即使这些基本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切身之痛。
最后两句"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通过来往于山间的大雁传递信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远方朋友保持联系的心意。"莫惜寄声频"则是对友人的嘱咐,不要吝啬地多写信件,以便相互安慰和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在物质贫困中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求。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表现出深沉的人文关怀。
并刀裂齐纨,制为素扇团。
本以禦炎暑,匪为障轻寒。
资用既有时,弃置应所安。
辞辇夙励志,专房岂固欢。
秋风不敢怨,君过非小弁。
种柳补成双,双双期未久。
经年此一过,独树临芜亩。
昔为旧者伴,今待新为友。
停鞭契菀枯,真似狮子吼。
彭殇本齐年,宾主亦其偶。
大椿过八千,朝槿荣其后。
底事重欢悲,强兮新与旧。
灵和傥悟此,是谓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