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送裴补阙入河南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脱俗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皎然青琐客”,描绘出一位身着青色衣衫的远行者,给人以清冷脱俗之感。“何事动行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远行者的好奇和关切,行轩指的是车辆,意味着这是一次重要的出行。
“苦节酬知己”,这里的“苦节”意指坚守节操,“酬知己”则是报答知心朋友。诗人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彼此间精神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清吟去掖垣”,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清吟”指的是清新的歌声,而“掖垣”则是古时比喻高洁脱俗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了对朋友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向往。
“秋城临海树”,这里的“秋城”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气氛,而“临海树”则勾勒出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所处环境的想象和关怀。
“寒月上营门”,这句诗增添了一份孤寂和冷清之感。“寒月”给人以凛冽孤冷的感觉,而“上营门”则是描绘夜晚独自一人走在军营的大门前的一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旅途中的关心和不舍。
最后,“邹鲁诗书国”,这里的“邹鲁”指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弟子,代表着儒家学说。“诗书国”则是指通过诗书来治理国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未来能够以文化教育为国家所用的一种期望。
“应无鼙鼓喧”,这句话意味着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下,自然不需要战争的喧闹,只有文化和知识的声音。在这里,“鼙鼓”是古代战争时使用的军器,而“喧”则指的是吵嚷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脱俗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不仅有对朋友品格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理想状态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美好愿景。
梁苑吟新,高阳饮散,玉容寂寞妆楼。
故人应念我,折赠水晶球。
不须倩、东风说与,吹箫云路,解佩江流。
似天涯、邂逅相逢,低问东州。
为花更醉,细挼香、酒面酥浮。
记桥月同看,帘风共笑,仙枕曾游。
无奈乍晴还雨,江天暮、飞絮悠悠。
莫先教偷取,春归满地清愁。
玉梅吹霁雪,觉和气、满南州。
更连夕晴光,一番小雨,朝霭全收。
人情不知底事,但黄童白叟总追游。
驾海千寻彩岫,涨空万点星球。风流。秀色明眸。
金莲步、度轻柔。任往来燕席,香风引舞,清管随讴。
何曾见痴太守,已登车、去也又迟留。
人似多情皓月,十分照我当楼。
单衾寒引画龙声。雨初晴。月微明。
竹外溪边,低见一枝横。
澹月疏花三四点,尚春浅,早相看、似有情。
夜来袖冷暗香凝。恨半销,酒半醒。
靓妆照影,未忺整、雪艳冰清。
只恐不禁、愁绝易飘零。
待得南楼三弄彻、君试看,比从前、更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