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息六用藏,禽戏两翼张。
俯仰何自苦,要与宇宙长。
深山具灶火,煮沙烹硫黄。
此又出下策,中乾外徒强。
我有不朽计,事具泮水章。
佳哉罗江东,意师张曲江。
重席坐日永,脱屦来雁行。
举盏醉六经,抵掌谈三王。
青云去一蹴,寿域开八荒。
始知吾道中,大有却老方。
以此施其母,何疑寿而康。
煌煌忘忧花,秀色迎朝阳。
愿子多酿酒,容我时登堂。
龟息六用藏,禽戏两翼张。
俯仰何自苦,要与宇宙长。
深山具灶火,煮沙烹硫黄。
此又出下策,中乾外徒强。
我有不朽计,事具泮水章。
佳哉罗江东,意师张曲江。
重席坐日永,脱屦来雁行。
举盏醉六经,抵掌谈三王。
青云去一蹴,寿域开八荒。
始知吾道中,大有却老方。
以此施其母,何疑寿而康。
煌煌忘忧花,秀色迎朝阳。
愿子多酿酒,容我时登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存高远、怀抱大志之士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开篇“龟息六用藏,禽戏两翼张”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长寿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超脱。
接着,“俯仰何自苦,要与宇宙长”则直接表达了作者想要摆脱世间束缚,与宇宙同寿的雄心。紧接着,“深山具灶火,煮沙烹硫黄”描绘了一种炼丹求仙的景象,这里的“炼丹”可以理解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此又出下策,中乾外徒强”则是说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但这种努力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然而,“我有不朽计,事具泮水章”表明了作者对永恒和不朽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执着。
下片转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佳哉罗江东,意师张曲江”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着“重席坐日永,脱屦来雁行”则是说作者与友人在一起享受着长时间的座谈和轻松愉快的时光。
“举盏醉六经,抵掌谈三王”表明了作者对古代典籍的研究,以及他对于历史智慧的领悟。紧接着,“青云去一蹴,寿域开八荒”则是说作者通过这种学习和思考,得以超越常人,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飞跃。
“始知吾道中,大有却老方”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所追求的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发现了一种对抗衰老的方法。最后,“以此施其母,何疑寿而康”则是说作者希望能够将这种智慧和生活态度传递给母亲,从而让她也能够享受到长寿与健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知识、永恒和超脱的追求,展现了一个学者型人物对于人生和学问的深刻理解和高远追求。
惭愧岩下三株柏,云是咸通岁里植。
翠叶参天绿缛繁,历尽三冬不改色。
南株身大近百围,长直堪为杗与栻。
中株虽小不及寻,二干亭亭似双戟。
北株本大亚南株,五尺分为六干殊。
三物皆含栋梁具,工师未遇空踟蹰。
呜呼杜栎满道区,匠人妄采为薄栌。
脆理腋沉又速朽,何用丹垩涂其肤。
易大最是水中榆,弱质岂堪金露濡。
吾闻豫章之生最难大,七载针萌未骀荡。
千年培植饱风霜,峥嵘直出青云上。
奈何此柏独抱奇,神物护之应有意。
鹳鹄时栖止,狝猿攀其枝。
昏鸦剥啄皮肤皴,蝼蚁出入空柯萎。
古来材大用皆晚,群儿见愠安足嗤。
丛丛绿竹,傍渭临淇。中通外直,露箨风枝。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思而不见,梦也是寻。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匪竹则梦,中心是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