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亭存石磴,古木亦清幽。
永日未徂暑,凉风暗递秋。
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
杞人头半白,且得卧沧洲。
同亭存石磴,古木亦清幽。
永日未徂暑,凉风暗递秋。
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
杞人头半白,且得卧沧洲。
这首诗名为《偶题》,是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
首句“同亭存石磴”,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一座亭子旁铺着石阶,暗示着环境的自然与宁静。接着,“古木亦清幽”一句,通过“古木”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古老与清静,给人一种深邃而安详的感觉。
“永日未徂暑,凉风暗递秋”两句,将时间与季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夏日虽长,但凉风已悄然带来秋天的气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蓟北音书断,填南羽檄稠”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蓟北之地的音信中断,意味着战事的紧张与动荡;而南方的羽檄(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密集,更是加重了这种不安的情绪。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最后,“杞人头半白,且得卧沧洲”以“杞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尽管自己年岁已高,却只能暂且在沧洲(可能指远离尘嚣的地方)寻求心灵的慰藉。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阆州城中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
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
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