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红旗较猎,佳人翠馆徵歌。目成花底认横波。
忽又鼻端出火。自笑尘埃落魄,谁知岁月蹉跎。
一龛春雨伴弥陀。回转头来是我。
壮士红旗较猎,佳人翠馆徵歌。目成花底认横波。
忽又鼻端出火。自笑尘埃落魄,谁知岁月蹉跎。
一龛春雨伴弥陀。回转头来是我。
这首《西江月》描绘了一幅雨中泛舟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哲思。词人以“壮士红旗较猎”开篇,似乎在暗示一种豪迈与激情,随后笔锋一转,“佳人翠馆徵歌”,将画面转向了柔美与雅致,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目成花底认横波。忽又鼻端出火”,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情感的微妙变化,从相视一笑到内心火焰般的激情涌现,情感层次丰富。
“自笑尘埃落魄,谁知岁月蹉跎”,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龛春雨伴弥陀”描绘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意境,仿佛在春雨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最后,“回转头来是我”,既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也暗含着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展现了词人在雨中泛舟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昨夜灯前把酒杯,鄱阳主簿送春来。
只疑天地无清气,都在江头一树梅。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怪曾麾道济粱。
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攲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筛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羲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问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匿形迹。
偷儿虽甚爱,看得捲不得。
或全浏亮或模糊,随时明暗有卷舒。
报君若欲观此画,请跨金乌玉兔来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