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六》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六》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白云晚向山中出,白雾朝从水上生。

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

(0)
注释
白云:白色的云彩。
山中:指山脉之中。
白雾:清晨的水汽形成的白色雾气。
水上:指水面之上。
三百里滩:形容广阔的河流滩地。
轰笛:形容笛声洪亮。
鬼神:泛指神秘或超自然的存在。
怒龙:比喻激昂的情绪或力量强大的事物。
翻译
傍晚时分,白云悠悠然从山中升起。
清晨时分,白雾缭绕,似乎从水面蒸腾而生。
鉴赏

诗人汪莘在这首《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六)》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开篇两句“白云晚向山中出,白雾朝从水上生”,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白云与白雾并置,通过它们的不同生成场所——山中和水上,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力。白云在晚间缓缓从深邃的山谷中升起,与之相应,白雾则在清晨时分,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腾空,这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更凸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接下来的“三百里滩轰笛过,鬼神惊倒怒龙声”则是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诗人以三百里的长滩作为背景,在这里,滩的宽广与波涛的汹涌交织出一片喧嚣。"轰笛过"四字,则如同插入了一曲雄壮的乐章,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笛声穿越长空,撕裂云霄。而“鬼神惊倒怒龙声”则是对这场景最为生动的描绘。诗人用“鬼神惊倒”的夸张手法,表现了自然之力的震慑,以及面对壮观景象时人们内心的敬畏之情。而"怒龙声"更是将这一切推向了高潮,让人感觉到仿佛在这个瞬间,大自然正以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姿态,展现它的愤怒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妙描绘,以及对声音效果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传达了一种超越于世俗之上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安东平·其二

惭愧小星,导郎归程。要郎指誓,莫负此星。

(0)

黄鹊曲·其二

黄鹄摩天来,不及青鸳鸯。

鸳鸯虽小鸟,出入定成双。

(0)

江陵女歌

流凘结作冰,冰化复为凘。

与郎心相变,还我未见时。

(0)

前溪歌·其五

沙糖将黄檗,俱是业中味。

欢真酿师手,一言千条泪。

(0)

琅琊王歌·其三

琅琊骑儿马,七尺银缠騣。

不能上天去,对人呼作龙。

(0)

燕歌行·其一

秋霜肃肃摧庭枯,晨风何悲夜鸣謼。

使妾为遘不须臾,恍兮类君忽若无。

为君中夜起踌躇,雕栏簌簌悬真珠。

二十八宿罗天衢,欲明未明焉所如。

君当为龙妾云俱,冲飙在天忽驱之。

西流之蟾东飞乌,乐往忧来不相虞。

盛年冉冉辞人徂,裁吟代哭中成吁,安能为情自卷舒。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