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到、清宵啼鴂。蓦上离亭,柳绵吹雪。
去国心情,禁烟天气峭寒咽。
卅年陈迹,争忍向、灯前说。
说也黯销魂,算不是、伤春伤别。凄绝。
正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时节。
春晖自永,莫更念、海桑尘劫。
只我愿、梦化吴云,逐天际、归帆如叶。
怕割取吴云,难展离愁千缬。
又听到、清宵啼鴂。蓦上离亭,柳绵吹雪。
去国心情,禁烟天气峭寒咽。
卅年陈迹,争忍向、灯前说。
说也黯销魂,算不是、伤春伤别。凄绝。
正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时节。
春晖自永,莫更念、海桑尘劫。
只我愿、梦化吴云,逐天际、归帆如叶。
怕割取吴云,难展离愁千缬。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的冯煦所作的《长亭怨慢·送及之归六合》。诗人通过描绘深夜的啼鴂声和离亭的景象,传达出离别时的凄凉与哀伤。"清宵啼鴂"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柳绵吹雪"则暗示了离别的冷清。在寒气逼人的禁烟天气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三十年,那些旧事在灯下显得格外沉重,令人黯然神伤。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春天和离别的复杂情感,虽然表面上并非单纯伤春伤别,但内心深处的哀愁难以言表。接着,他将目光转向江南三月的美好时光,试图借此转移愁绪,然而春光虽美,却勾起了他对远方海桑尘劫的忧虑。他希望自己的思念能随风飘向六合,如同归帆般自由,但又担心这浓重的离愁无法舒展。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愁绪,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述德高堂在何许,述德高人欣可睹。
彭州梦破知几年,遗爱远追曾大父。
至今民数旧邦君,每及吴公歌且舞。
述而行之德莫穷,定可周流浃天宇。
谁令千里便归休,炯炯此心元自古。
四百六十五甲子,貌若岩松傲风雨。
胸中何啻法界宽,普集尘沙诸佛祖。
一如一切悉皆如,迥脱拘挛不踰矩。
从横肉眼讵能窥,但见鼻间常栩栩。
只应高与老人星,长现升平瑞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