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黄金出汉京,括苍佳气日峥嵘。
山迎露冕官能傲,牧借秋曹境自清。
献赋不烦推北海,撤帷今复见乔卿。
三公赐服君家事,不独能高治郡名。
使者黄金出汉京,括苍佳气日峥嵘。
山迎露冕官能傲,牧借秋曹境自清。
献赋不烦推北海,撤帷今复见乔卿。
三公赐服君家事,不独能高治郡名。
这首诗描绘了使者从京城携带黄金前往括苍的情景,展现了括苍之地的壮丽景色与清雅之境。诗中以“使者黄金出汉京”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使者携重宝远行的画面,同时暗含着对括苍之地的尊贵与富饶的赞美。
接着,“括苍佳气日峥嵘”一句,直接点明了括苍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佳气氤氲,山势峥嵘,展现出括苍的雄伟与神秘。诗人通过“山迎露冕官能傲”进一步描绘了官员在山间行走时的威严与自信,同时也暗示了括苍地方官的风度与能力。
“牧借秋曹境自清”则将视角转向了地方治理,通过“秋曹”这一官署的象征,表达了括苍地区在管理上的清明与高效。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展现了括苍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政绩卓著。
“献赋不烦推北海,撤帷今复见乔卿”两句,运用典故,赞扬了郭比部鹏海在文学与政治上的才华与成就,暗示他不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里的“北海”与“乔卿”都是古代文人学士的代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郭比部的极高评价。
最后,“三公赐服君家事,不独能高治郡名”总结全诗,强调了郭比部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成绩斐然,其家族荣耀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体现了其个人与家族的双重成就。整首诗通过对郭比部赴任括苍的描绘,既赞美了括苍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也高度赞扬了郭比部的个人才能与政绩,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人物赞美的优秀作品。
营邱水墨师,不识桂林山。
半世阅渠画,今始陋坚顽。
岭边千奇峰,浓绀梳云鬓。
肩舆兀醉梦,所窥才一斑。
偶投雉岩宿,洞穴穷孱颜。
旁通赤明天,南极地所寰。
更登云外顶,下视江湾湾。
群仙无我笑,畏汝碧玉环。
我久堕尘网,岁晚嗟良难。
往来等幻化,南北俱乡关。
却怜雪花儿,三生此山閒。
愿力不汝无,永悟无所还。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村。
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
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
归来属后乘,冠盖迎国门。
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
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
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
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
深知故人意,遗我涤冥烦。
一章言罨画,溪好如目存。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轻瑶琨。
成诵今在口,愿将醒病魂。
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
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
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
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
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
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于今隳。
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祇言引水幸圭赋,矫请罢毁功何施。
千载厚惠一日去,至今农亩空嗟咨。
夫子才高识且远,勿畏势力重扶持。
他年人作去思颂,愿以大字书长碑。
老包曰岳岳生鼎,二人画虎通神明。
凡为一虎不知价,钜公贵士珍其名。
死来年深搜索尽,何意好事识尤精。
丹枫映坡茅叶白,雌者将乳雄坡行。
细毛出肉不见迹,相顾猛气都如生。
忽闻持遗非素望,穷民展玩忘愁婴。
奇哉真是老包笔,世间空有黄金籯。
因思前岁韩公子,亦赠尺纸图生狞。
傍题小子乃包鼎,此时偶得已可惊。
借问吾乡与天下,二包之美谁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