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漫仕贫如故,半世投閒乐远谗。
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
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
几年漫仕贫如故,半世投閒乐远谗。
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
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
这首挽诗《陈橘山挽诗(其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文字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以陈橘山的生平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仕途的艰辛、隐居的自在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几年漫仕贫如故”,开篇即点明陈橘山在仕途上的漫长与贫困,暗示其一生的不易。接着“半世投閒乐远谗”一句,描述了陈橘山晚年选择隐居,远离尘嚣,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过去仕途生涯中遭遇的不公与诽谤的解脱。
“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陈橘山生活的简朴与淡泊,即使借居也无妨,而“得三百户谩题衔”则可能是在隐喻中表达了他对过往官职的淡然态度。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两句,通过“兰省”和“芝山”的意象,分别象征陈橘山曾经的官场生涯与晚年归隐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其人生轨迹的回顾与感慨。同时,“交吟卷”与“送别帆”则寓含了与友人交往的温馨时刻与离别的不舍。
最后,“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陈橘山去世的哀痛与怀念。诗人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寻访到他的墓地,寄托哀思,而在梦境中,他似乎已与松杉相伴,营造出一种既哀伤又带有超脱之感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陈橘山生平的回顾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刻的情感寄托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死、仕途与隐逸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
昔祭郊坛今谒陵,寺中高处最来登。
十馀年后人多别,喜见当时转读僧。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