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泛罗屏,夜寒著酒宜偎倚。翠偏红坠。
唤起芙蓉睡。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娇和醉。
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
香泛罗屏,夜寒著酒宜偎倚。翠偏红坠。
唤起芙蓉睡。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娇和醉。
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温馨画面,通过对景物与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开篇“香泛罗屏”,以“香”字捕捉读者鼻端的微妙感觉,透过轻纱窗棂(罗屏)传来的是花香、酒香还是书香,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紧接着,“夜寒著酒宜偎倚”,诗人提醒我们在秋夜的凉意中,适时地品酌一杯葡萄美酒,与心爱之人偎依而坐,共同抵御夜晚的孤寂与寒冷。
“翠偏红坠”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翠绿与嫣红交织,可能是窗外的叶子和花朵,也许是室内的装饰或服饰,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色彩的敏感与细腻。接下来的“唤起芙蓉睡”,芙蓉(荷花)在夜晚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或许象征着心灵的某种触动。
“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中的“一曲”,指的是一段音乐或诗歌,伊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但这里更多引申为一种意境和氛围。秋色的芭蕉叶在夜晚显得格外静谧,它们的形状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或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娇和醉”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似乎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感受到了生活中难以言说的温柔与甜蜜。紧随其后的“眼情心事”,通过眼睛传递的情绪与心中的秘密,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复杂情感展现无遗。
最后,“愁隔湘江水”中,湘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成为情感上的隔阂。愁绪之情,因远离所爱之人而加倍,这种对遥远的思念和相隔的忧伤,构成了诗歌最后的深沉回响。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温馨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酒、花、音乐、自然等元素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种将个人隐秘情感与外界事物紧密相连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
天寒野行絮如铁,白日如夜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四点雪。
寒肤猬缩毛发张,行人面赤珊瑚僵。
古道风悲怨游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夜分禅火灸僵身,侧拥芦花眠破屋。
明日到家喜不远,犹恐雪深没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