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
《点绛唇》全文
宋 / 吴文英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香泛罗屏,夜寒著酒宜偎倚。翠偏红坠。

唤起芙蓉睡。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娇和醉。

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温馨画面,通过对景物与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开篇“香泛罗屏”,以“香”字捕捉读者鼻端的微妙感觉,透过轻纱窗棂(罗屏)传来的是花香、酒香还是书香,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紧接着,“夜寒著酒宜偎倚”,诗人提醒我们在秋夜的凉意中,适时地品酌一杯葡萄美酒,与心爱之人偎依而坐,共同抵御夜晚的孤寂与寒冷。

“翠偏红坠”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翠绿与嫣红交织,可能是窗外的叶子和花朵,也许是室内的装饰或服饰,无不透露出诗人对色彩的敏感与细腻。接下来的“唤起芙蓉睡”,芙蓉(荷花)在夜晚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或许象征着心灵的某种触动。

“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中的“一曲”,指的是一段音乐或诗歌,伊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但这里更多引申为一种意境和氛围。秋色的芭蕉叶在夜晚显得格外静谧,它们的形状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或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娇和醉”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似乎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感受到了生活中难以言说的温柔与甜蜜。紧随其后的“眼情心事”,通过眼睛传递的情绪与心中的秘密,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复杂情感展现无遗。

最后,“愁隔湘江水”中,湘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成为情感上的隔阂。愁绪之情,因远离所爱之人而加倍,这种对遥远的思念和相隔的忧伤,构成了诗歌最后的深沉回响。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温馨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酒、花、音乐、自然等元素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种将个人隐秘情感与外界事物紧密相连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

作者介绍
吴文英

吴文英
朝代:宋   字:君特   号:梦窗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生辰:约1200~1260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猜你喜欢

自感

穷老心还拙,衰年鬓复斑。

文章身后事,丘垄梦中山。

遂欲东浮海,不然西出关。

桃源如可问,但去莫须还。

(0)

江南曲三首·其一

刘黄花马夹淮邦,高鹞翻山直到江。

天堑一时增设险,侯藩四镇列旌幢。

(0)

冬日京邸漫成

枯柳如柴束几重,煨来榾柮覆缸红。

灭炊未肯羞童子,徙突何曾误乃公。

鼠壮欲消三月俸,貂寒还怯五更风。

春回不管人南北,历历江云在眼中。

(0)

西山梅花四首·其一

石公山畔橘洲前,香雪层层覆钓船。

古调化为清瑟怨,折枝形得玉钗妍。

芝田分种当三秀,玄圃移根又几传。

欲剪春愁无处寄,一帘湘水夜如年。

(0)

归舟杂叙二首·其二

竹近西江水渐青,平林新橘小于樱。

招来山鬼曾无墓,望去仙人旧有城。

客枕屡移峰近远,渔灯欲乱壑幽明。

隔舟遥见眉如月,疑有琵琶入夜声。

(0)

苦寒行在句曲道上

天寒野行絮如铁,白日如夜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四点雪。

寒肤猬缩毛发张,行人面赤珊瑚僵。

古道风悲怨游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夜分禅火灸僵身,侧拥芦花眠破屋。

明日到家喜不远,犹恐雪深没驴眼。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