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向山中老,宁论世上功。
尔诗久作祟,吾道岂云穷。
百亩桑麻雨,一溪杨柳风。
生涯亦自好,端不坐书空。
已向山中老,宁论世上功。
尔诗久作祟,吾道岂云穷。
百亩桑麻雨,一溪杨柳风。
生涯亦自好,端不坐书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所作的《答吕二山人雨中问病韵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已向山中老”,诗人以“山中老”自喻,暗示自己已经远离尘嚣,隐居于山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接着,“宁论世上功”,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认为在山林之中,无需关注世俗的功业。
“尔诗久作祟,吾道岂云穷。”这两句则通过与吕二山人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自身道义坚守的决心。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不会成为束缚,反而能彰显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他的道德信念也并未因隐居而有所动摇或穷尽。
“百亩桑麻雨,一溪杨柳风。”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百亩的桑麻在雨中生长,一溪的杨柳随风轻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生涯亦自好,端不坐书空。”诗人总结道,即便是在简朴的生活中,他也能找到乐趣,不必空坐叹息,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满足和平静心境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自然、坚守内心道义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愁中展卷,讶伤心字字,穷途滋味。
时俗争高薪米价,纸上珠玑不贵。
孤棹空江,荒山斜日,木叶纷纷坠。
艰辛客况,白头未了尘累。
说甚吊古评今,吟风叹月,都是才人泪。
恸哭文章才绝世,清澈一泓秋水。
笑口难开,赏音有几,只合沉沉醉。
苍茫独咏,瑶笙原吹鹤背。
大节贞于石,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
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
尽愧煞,须眉人物,生就秋风荼蓼命,况伤心,少小成孤特,铭表字,待谁泐。
忆从烽火流离日,问人闲,裙钗多少,烟埋雾塞。
衰草茫茫斜照里,何许英魂招得,更无处,搜寻玉骨。
千载春申江上月,照孤城,常作冰霜色,泰山重,死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