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
渐见戍楼疑近驿,百牢关吏火前迎。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
渐见戍楼疑近驿,百牢关吏火前迎。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夜中的人在江边行走,感受着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织的氛围。首句“夜深犹自绕江行”表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仍然不忍离去,继续沿着江岸漫步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钟爱,也透露出一种难以忘怀的执着。
接着“震地江声似鼓声”一句,以惊人的比喻形象,将江水的轰鸣之声比作震耳欲聋的战鼓。这不仅传达了声音的强烈,更暗示了一种力量和动荡,这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回响。
随后“渐见戍楼疑近驿”一句,通过视觉上的朦胧感受,描绘出远处的军事建筑——戍楼逐渐清晰的轮廓,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里的“疑”字用得妙,让人感觉到诗人在夜色中的观察和推测。
最后“百牢关吏火前迎”一句,显示了边塞地区军事管理的严格与警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即便是深夜,也有官吏提着火把前来迎接,这不仅体现了军中纪律之严,也反映出诗人所处时代的紧张气氛。
这首诗通过对夜色中的江行、自然声音、建筑轮廓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空间氛围,既有自然之美,也不乏边塞之严峻。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
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
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肯过。
持诧钱塘应笑我,坳中浮芥两么麽。
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
凌寒强比松筠秀,叶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纷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希。
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
雄文元命世,直气早成风。
受任衰迟后,安邦反侧中。
回天深有力,扈圣耻言功。
事已身随去,惊嗟柱石空。
唐弊文初丧,书成法至今。
雍容趋圣处,深切可人心。
气力知难继,风流喜不淫。
悬知公欲谢,异说勇交侵。
推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
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
念昔先君子,尝蒙国士知。
旧恩终未报,感叹不胜悲。
寺古依乔木,僧闲正莫年。
为生何寂寞,爱客尚留连。
虚牖罗修竹,空厨响细泉。
坐听谈旧事,遍识洛中贤。
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
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
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
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
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
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
旌旂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