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苦著儒冠,心与功名了不干。
早岁气吞云梦泽,暮年身作灞陵官。
欲寻故国今安在,漫醉醨樽不当欢。
老别相逢知几日,花须句在好重看。
人生何苦著儒冠,心与功名了不干。
早岁气吞云梦泽,暮年身作灞陵官。
欲寻故国今安在,漫醉醨樽不当欢。
老别相逢知几日,花须句在好重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送呼延韩仲》。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首联“人生何苦著儒冠,心与功名了不干”以反问开篇,道出了诗人对儒家学说和功名利禄的反思。他似乎在质疑,为何要执着于外在的功名,而内心却与这些世俗追求无关。这种矛盾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颔联“早岁气吞云梦泽,暮年身作灞陵官”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的形象,与晚年身居官位、生活平庸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隐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颈联“欲寻故国今安在,漫醉醨樽不当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要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发现一切已成过往,只能借酒浇愁,但这种逃避并不能真正带来快乐。这一联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尾联“老别相逢知几日,花须句在好重看”则将情感聚焦于与朋友的离别。诗人预感到与友人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因此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再次欣赏到花开的美景,以此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回忆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风叶当眉卷。画桥东、小门长饷,闷来颦遣。
帘外马嘶人去急,玉箸红潮交泫。
绣线涩、吴锦缝茧。
落月窗西和影坐,问回头、可记鸦黄浅。
心字篆,博山展。十分怜爱三分显。
半遮灯、玉钩初下,枕痕微扁。
豆蔻琼酥香百结,那用防绡狞犬。
离恨劫、今生绕免。
总信风流非薄幸,掷金钱、难觅青春典。
莺舌弄,燕波剪。
一曲骊歌发。正秋宵、露寒金井,星疏瑶阙。
江上青枫应有约,夜半落潮如雪。
留不住、古人明月。
自是五湖烟水好,笑东华、尘土埋黄发。
行路怕,太行末。唾壶如意应敲折。
古今来、英雄儿女,都为情物。
孤愤信陵游戏事,毕竟千人之杰。
看转眼、烟云变灭。
万事不如归计稳,听杜鹃、枝上三更血。
宁卖菜,更求益。
临江洒酒,叹萍踪聚散。
惊鸥骇鹭,湖上牙墙客舆处,正是樱桃初熟。
恰又成三,扬州重见,醉看今宵菊。
短歌酬酢,依然身在迈轴。
匆遽送别宦河,雁行先起,万种离情簇。
弹铗且无鱼可饱,安向渠渠夏屋。
小雨昏鸦,发船鼓,赛唱何年续。
明朝相忆,板桥茆店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