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诣慈宁问起居,曈曈曙色晓光舒。
承欢祗领徽音训,归路思维乐有馀。
亲诣慈宁问起居,曈曈曙色晓光舒。
承欢祗领徽音训,归路思维乐有馀。
这首诗描绘了弘历亲赴慈宁宫探望皇太后的情景,充满了对皇太后的恭敬与关怀。首句“亲诣慈宁问起居”直接点明了事件的核心——亲自前往慈宁宫问候皇太后的日常生活。接着,“曈曈曙色晓光舒”一句通过描绘清晨明亮的曙光,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探望的时刻和环境。
“承欢祗领徽音训”则表达了弘历在见到皇太后时的恭敬态度和聆听教诲的心情。“承欢”意味着接受皇太后的宠爱和欢愉,“祗领”则是恭敬地接受之意,“徽音训”指的是皇太后的教诲或言辞,这里强调了皇太后的智慧与威严。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弘历对皇太后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皇太后教诲的珍视。
最后一句“归路思维乐有馀”则描绘了弘历返回的路上,心中仍沉浸在与皇太后交流的快乐之中,这种快乐不仅仅是表面的愉悦,更包含了对皇太后智慧、教诲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场景渲染,展现了君臣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皇太后的尊敬之情。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
形势今无用,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
人去年年改,堂倾岁岁扶。
追思犹咎吕,感叹亦怜朱。
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
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
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须。
著书多念虑,许国灭欢娱。
寄语公知否,还须数倒壶。
偶来花下聊散策,落英满地珠为席。
绕花百匝不忍归,生怕幽芳怨孤寂。
仰头欲折一枝斜,自插白鬓明乌纱。
傍人劝我不用许,道我满头都是花。
初来也觉香破鼻,顷之无香亦无味。
虚疑黄昏花欲睡,不知被花薰得醉。
忽然细雨湿我头,雨落未落花先愁。
三点两点也不恶,未要打空花片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