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宵常苦短,独客况无眠。
风物虽殊壤,星河却共天。
银槎浑不到,玉宇尚依然。
细数离乡日,蹉跎又六年。
凉宵常苦短,独客况无眠。
风物虽殊壤,星河却共天。
银槎浑不到,玉宇尚依然。
细数离乡日,蹉跎又六年。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夏夜》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孤独感受。首句“凉宵常苦短”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短暂的惋惜,凸显出夜晚的寂静和凉意。接着,“独客况无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寂,无眠之夜更显其内心世界的空虚。
“风物虽殊壤,星河却共天”通过对比地面的风土人情与天上的星辰银河,展现出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尽管身处异地,但抬头所见的星空却是相同的,暗示着对共同宇宙的归属感。
“银槎浑不到,玉宇尚依然”中的“银槎”暗指诗人期待的归乡之船,然而此刻未能抵达,而“玉宇”则象征着故乡,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回归的遗憾。
最后两句“细数离乡日,蹉跎又六年”直接点明诗人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六年,通过时间的流逝,强化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离乡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
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
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
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
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
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
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
正饯春时又酒边,馆花帆雨倍留连。
何因佛日逢嘉会,难得仙踪聚别筵。
人与湖山成夙契,天将翰墨作奇缘。
相思几处同明月,千里吟情到眼前。
至圣廑删述,诗教理情性。
雅颂垂庙堂,国风集子姓。
渊源忠与孝,微旨协贞静。
中天二耀昭,此理千秋莹。
观乡知王道,庠塾蔚然盛。
遥遥文叔裔,衍派宗风正。
有翁生六子,同入蓼莪咏。
明经方起家,采薇因托兴。
同时有大贤,戾止歌鹭振。
一堂水木思,四壁金丝听。
留题示五言,六艺相照映。
岿然峙祠额,百世犹起敬。
至今栋宇新,苾芬荐芳酝。
嗟嗟忠孝门,山水郁名胜。
先泽贻孔长,沿流溯余庆。
因思昔圣心,后贤远相印。
事父与事君,学诗当有进。
兴观既在兹,失愚岂为病。
我吟信公作,神志为之定。
读书学何事,欲起重问讯。
《读文信国公《六艺堂诗》,敬次原韵》【清·刘绎】至圣廑删述,诗教理情性。雅颂垂庙堂,国风集子姓。渊源忠与孝,微旨协贞静。中天二耀昭,此理千秋莹。观乡知王道,庠塾蔚然盛。遥遥文叔裔,衍派宗风正。有翁生六子,同入蓼莪咏。明经方起家,采薇因托兴。同时有大贤,戾止歌鹭振。一堂水木思,四壁金丝听。留题示五言,六艺相照映。岿然峙祠额,百世犹起敬。至今栋宇新,苾芬荐芳酝。嗟嗟忠孝门,山水郁名胜。先泽贻孔长,沿流溯余庆。因思昔圣心,后贤远相印。事父与事君,学诗当有进。兴观既在兹,失愚岂为病。我吟信公作,神志为之定。读书学何事,欲起重问讯。
https://shici.929r.com/shici/lB7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