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
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
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
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
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
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
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
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
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
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
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
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
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
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
这首诗名为《何事不可为二章(其一)》,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探讨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社会关系的微妙之处。
首句“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反问,引出对人子身份与责任的思考。接着,“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关系网,如同在异乡攀附亲戚,或在高山上寄望于他人庇护,形象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则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不公与压迫的存在,人们仿佛被置于腥膻之地,任由外界驱使,无法自主。接下来的“蜾赢多微虫,黎丘足奇鬼”两句,通过蜾赢与黎丘这两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中存在的欺骗与不真实,如同微小的虫豸与奇异的鬼魅,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东海一逐臭,西江讵湔耻”两句,以东海之恶臭与西江之耻辱为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的批判。接下来的“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两句,揭示了人性中自私与冷漠的一面,即使自称为父亲,但对于生者的痛苦与困境却视而不见。
最后,“所苦泉下人,他鬼夺蒸祀”两句,将目光转向逝去的亲人,表达了对逝者被遗忘与祭祀被剥夺的哀伤。接下来的“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两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一些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充满了虚伪与贪婪。
“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两句,指出了一些人为了追求权力与地位,不惜效仿他人,甚至迷失自我。最后,“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两句,以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究竟谁是真正的父亲,谁又是真正的儿子?整个诗篇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又复杂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