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饰容仪舍掖庭,岂知妍丑误丹青。
不羞见辱单于室,羞见年名作竟宁。
盛饰容仪舍掖庭,岂知妍丑误丹青。
不羞见辱单于室,羞见年名作竟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昭君怨·四首》中的第四首,主要通过描绘王昭君离宫出塞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她的命运和人格的深刻感慨。首句“盛饰容仪舍掖庭”描绘了昭君被选入宫中时的华丽景象,然而接下来的“岂知妍丑误丹青”则暗示了她因美貌而被选为和亲的牺牲品,暗含了对画师决定她命运的不满。
“不羞见辱单于室”表达了昭君面对异族生活的坚韧与勇气,她并不畏惧在匈奴单于的宫殿中受到屈辱。最后一句“羞见年名作竟宁”,这里的“竟宁”是汉元帝的年号,昭君出塞后,元帝改元为“竟宁”,诗人以此表达昭君对于自己被迫远嫁的无奈和对汉朝宫廷的失望,同时也揭示了她对个人名誉受损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昭君的视角,展现了她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封建礼教和权谋政治的批判,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性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