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遣兴寄友二首·其二》
《中秋遣兴寄友二首·其二》全文
清 / 徐宗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豪气而今觉渐消,江东枉说阿龙超。

弄丸谁是市南手,谐俗还羞楚国腰。

八月涛声醒愕梦,三更雨脚动吟瓢。

海天大有悲歌地,莫谩随人破寂寥。

(0)
鉴赏

这首诗《中秋遣兴寄友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徐宗达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豪气而今觉渐消”,诗人以自我经历为起点,感叹往日的豪情壮志如今已逐渐淡去,流露出岁月流转、青春不再的感慨。接着,“江东枉说阿龙超”一句,借历史人物阿龙(可能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江东的英勇事迹,反衬出自己豪情的消逝,暗含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反思。

“弄丸谁是市南手,谐俗还羞楚国腰”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市南手”可能指的是善于交际、擅长应变的人,而“楚国腰”则可能象征着正直、坚持原则的形象。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自身坚守原则的自豪与羞愧并存的情感。

“八月涛声醒愕梦,三更雨脚动吟瓢”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八月的潮声唤醒了诗人沉睡的思绪,三更时分的雨滴敲打着诗人的思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思考。

最后,“海天大有悲歌地,莫谩随人破寂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间存在的悲歌之地的认同,同时也鼓励自己不要轻易被外界的寂寞所影响,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徐宗达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郑先生考满

桂岭家声诸老在,穗城文字一官贫。

九年恩义难为别,万里心肠共此樽。

故国归舟山饯腊,帝途行李路迎宾。

周门风月程门雪,何日还当待我人。

(0)

己卯扈驾南征中途遇菊节

几年京国不登高,今日重阳路里遭。

已见黄花盈晚径,肯嫌白露湿征袍。

皇猷远大师无敌,军令严明下不骚。

早晚归朝会知己,敢言衰病足劬劳。

(0)

宾学相传凡遇大比年则鹊来结巢士登科每如鹊育子之数因成一绝

凤鸟蹁跹舞绛檐,至和感物不须占。

从今英俊多登第,分付飞禽育子添。

(0)

张飞庙

荣辱存亡共豫州,欲将僣窃问诸侯。

山河百战公无敌,事业三分死不休。

汉室未忘忠贯日,严颜竟释义横秋。

孙曹未灭身先殒,其奈皇天不祚刘。

(0)

九盘山

玉节煌煌此地来,攀援今日欲心灰。

崇冈九转羊肠险,危磴三惊马足颓。

山雾障天时作雨,野泉奔涧日鸣雷。

始知蜀道难如此,不是王阳亦拟回。

(0)

望城坡去偏桥十里

望城坡上望偏桥,城郭差参物色饶。

千涧浮花春水碧,万山推翠晓烟消。

利名客子来还去,风雨鸡声莫复朝。

今日登临重回首,乡关迢递雁书遥。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